“小钱,你说你好久之前就读过王主任的诗作,那你谈谈你的读后感,如何?”操思丽笑意盈盈地看着钱三运。
钱三运又接连背诵了王晓军的几首诗作,然后话锋一转,说:“王主任,我的故乡在青山县高山镇,传闻你曾经在一个叫桃花村的处所插过队,与那边的群众结下了深厚的豪情。能够说,桃花村是你的第二故里,但愿你能归去走一走,看一看。”
王晓军五十来岁,看起来温文尔雅,不像是当大官的,倒像是学者。或许是看在操思丽的面子上,王晓军看起来并不像孙幼怡所描述的那样刻毒傲岸、不近情面,而是笑容可掬、夷易近人。钱三运本来内心另有些严峻,但见王晓军就像很有风采的父老,表情顿时轻松了很多。三人落座以后,钱三运不失时机地将话题引向了诗歌。他假装一副很虔诚的模样,自称在好久之前就有幸读过王晓军的诗作,便深深地爱上了那朴素的笔墨。
“小钱,能够看出你对王主任的诗歌是非常酷爱的。除了这首《权力吟》外,你还喜好哪些诗歌?”操思丽见缝插针地说。
“王主任,我是在一个偶尔的机遇打仗你的诗作的,那是在前年,我在江州新华书店的江中籍墨客作家专柜前,信手拈来一本你的《天命集》,顿时就被诗集朴素的说话深深打动了。你的诗不管是即景生情,还是友朋酬答,不管是对酒当歌,还是遐思憧憬,都倾诉了酷爱糊口的深厚豪情。你的很多诗作我都是耳熟能详的,比如那首《权力吟》。”钱三运说得头头是道,并不失时机地将这首《权力吟》一字不落地背诵下来,“权系民气聚/姓公不姓私/本为双刃剑/伤人亦伤己/身为民之仆/必当明斯理/利为民所谋/权用民所需。写很多好啊,将我党干部至公忘我、酷爱群众的优良品格描画得淋漓尽致。”
“操教员,说得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操思丽一席话,令钱三运赞叹不已,大俗和风雅,看似两个遥不成及的话题,竟然被她奇妙地串连到了一起,而事理又是那么浅近易懂。操思丽固然打扮得娇媚妖娆,但并不是金玉其外败絮此中,肚子里还是有些墨水的。
钱三运的马屁拍得好,王晓军很受用,不断地悄悄点头,浅笑不语。大家都喜好拍马屁,这是一门艺术,当然,有人管这个叫“歌颂”。歌颂的艺术,说到底就是如何拍好马屁。溜须拍马也是一门学问,拍马屁的最高境地是被拍者甘之如饴,四周人点头称道;最低境地则是被拍者如坐针毡,四周人瞋目相向。包拯要选一名师爷,他问招考者:“我长相如何?”有人夸他眼如明星,有人夸他眉似弯月,更有甚者夸他白里透红,气得包拯将他们一个个赶走。最后一个招考者答复:“大人虽边幅普通,但心如明镜,忠君爱国,天下谁不晓得包彼苍的隽誉?”这才说到包拯的内内心。当然,不是统统的人都像这名师爷一样拍马屁拍得含蓄,有的人就很露骨,当代就有一篇臣子称道君主放屁的奇文《屁颂》:“矗立金臀,宏宣宝气。模糊乎丝竹之音,仿佛乎兰麝之味。臣值下风,不堪麝香之至。”
操思丽仿佛读懂了钱三运的心机,笑着说:“小钱,大俗即风雅,‘大’是一种极致。 到极致的‘俗’有两种:极恶的俗,为恶俗,是一种充满世俗气味的俗,寻求职位、虚荣,让闪闪发光的珠宝堆满满身、让款项的味道占据灵魂,这便为恶俗;而人间另有一种极善的俗,不决计寻求所谓的‘高雅’,也不决计制止被人视作‘世俗’,只是顺其天然、心融于天,率性而为却不放耸,心法自但是无报酬。如许的人、如许的行动非常浅显,浅显到看起来‘俗’的境地,但又因其天然调和而非常特别,乃至有‘雅’的味道,是为‘大俗风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