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如想了想,很自发的写在了空缺的宣纸上。
想起之前沈清如所说,道:“这店铺就租给女人了,房钱么,五十两一年,如何?”
第二幅画的是夕照江景,上面已经提了一首诗,比较普通,大抵老者也不是很对劲。
两人正筹办立字据,老者俄然道:“我另有个二进的院子,就在前面,隔了一条街,女人要一起租么?三十两一年。”
沈清如对常家那一帮人也是无话可说,“摆喜宴没请常大哥吗?”
两人回到糕点摊,陈述了喜信,恰好糕点也卖的差未几。柳婶干脆收了摊,筹办回家。沈清如第一次进县里,本筹算逛逛,想到过几天就要搬来,又挂念了小包子。便也一起归去了。
这店铺实在够大,前面另有两间屋子,能够住人,这个代价,算是友情价了。
店铺里,方才沈清如提诗时,也吸引了几位客人围观,这会儿另有人在两幅画前立足。角落里,一名锦衣华服的男人猎奇的看着沈清如拜别的背影:“一人独钓一江秋。成心机。”
沈清如道:“如果我作出来了,能够不要钱,只租房吗?”本来布告上说,只要有人能为这幅画提一首应景的诗,就能博得一百两的银子。
终究好说歹说,安抚了老二媳妇。她也喝上了孙媳妇敬的茶。统统顺心顺意。这才想起来,听人说垂教员的,在县城摆了个糕点摊,也不晓得贡献贡献她。喜宴也没来,就让人带了一两银子,这是打发叫花子呢!
老者看完前半句就是面前一亮,待看完后半句,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吕氏道:“那还等吗?”
沈清如没想到另有这个不测之喜,忙道:“要的。”
沈清如猎奇:“这是谁家办丧事?”
画中所作恰是一人独钓的场景。之前也有很多人来提诗,老者却都感觉不对劲。唯有这一首,让她不由拍案喝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