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独在山西会馆的时候,石咏曾见到薛蟠和晋商攀友情,十三四岁的年纪,和那些三四十岁的晋商在一起,也一样是高谈阔论,游刃不足。只在那一刻,石咏才感觉这个薛蟠骨子里另有些皇商气质。这个薛家独子,本不该这么纨绔的。
“你有甚么根据,说这是南朝的鼎?”赵德裕觑着眼,望着石喻,心下在考虑,这么年青的小伙儿,是不是喝多了酒,到他这儿说胡话的。
石咏却垂垂感觉不对,在榻上翻来覆去地,如何也睡不着。
这铜鼎竟然一改语气,开端支支吾吾起来。
他站在薛蟠身后,避开冷子兴的视野。只见世人簇拥着赵家父子,一起将冷子兴送出来。冷子兴约莫还是有些不放心,开口问赵家父子:“两位定金已付,鄙人也已经依约将这古鼎送到会馆,至于那余款……”
这一刻石咏当真是吓得毛骨悚然,赶紧蹲下,面孔凑在那面铜镜跟前。
石咏更加猎奇,当即小声问:“赵宋、刘宋、还是周天子封的……宋国?”
薛蟠一想也是,指着石咏的鼻尖就笑:“你……你真是个白痴!”
只见接缝处能看出一道细线,能看出铜色稍许与别处有些分歧。这是因为浇筑时用的铜液与本来的铜质有一些纤细的不同。
当时石咏便说:“老爷子,我不敢自夸甚么,我这点儿年纪,天然不敢说对三代的青铜器有多少心得。我只是见地过些金石铭文,曾经见过与这鼎近似的……”
老爷子喃喃隧道:“鉴鼎,可不是甚么轻易的事儿啊……”
只听镜内一个衰老的女声缓缓开口:“是谁,唤醒了朕!”
王氏听了一阵好笑:“咏哥儿,用油灯那里就瞎了?”
石咏在内心默算,修补这面铜镜的质料,实在所费不巨,他最多花上二两银子, 就能全数购买齐备,费得最多的实在是野生。但只要一想到这些野生能净赚八两银,石咏就忍不住轻飘飘的——
“娘,我想劳烦您做几个好菜,晚间我送两碗到隔壁方叔家去,该感谢他上回帮咱家得救。”
石咏小声问。
赵宋是后代凡是说的宋朝,刘宋是南北朝时的南朝宋、宋国则是春秋时的一个诸侯国,前二者和后者的年代天差地远,文物代价也会天差地别。
“不是不是,”石咏赶紧解释,“还要请大叔帮手,替我筹办一点儿纯铜,您这儿如果有陶土我也想再借点儿。”
石大娘天然也是又惊又喜,却又恐怕傻儿子被人骗, 收了一锭假银子,赶紧带了石咏, 到街面上的钱铺上问过了, 确切是真的, 不是灌了铅的,这才请伴计用银锭夹剪剪成几块,捡了一块一两高低的,兑了九百多制钱。据石大娘说,这些钱,充足石家吃用好些时候的了。
石咏是用水磨法,一点点地将镜面打磨平整。这面铜镜两面皆能照人,石咏便少不得要花两倍的工夫。归正他也不焦急,固然使出那水磨工夫渐渐措置,垂垂的那镜面便真的能照见人影,即便是接缝处也不例外。
现在在琉璃厂,夏商周三代传播下来的金石最为值钱。面前的这只鼎,严格来啊说不能算是赝鼎,因为南朝的鼎如何也是距今千年以上的古物;但是与三代青铜器还是有些差异。将南朝的鼎,当作周鼎卖给旁人,这贩子,实在不敷隧道。
石咏将铸补结束的铜镜托在手里,细心察看接缝处。
这鼎的声音固然闷闷的,可语速很快,像是一个很不耐烦的性子。
他与弟弟相处的时候多了,说话风俗用鼓励的口气。
石咏支吾两句,只说薛蟠是醉了,看岔了,薛蟠却闹着不依,说是亲目睹着石咏和那古鼎说话来着。石咏一急,便反问:“就算我和这古鼎说话,你闻声它回我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