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的话固然断交,但对余三斤一家来讲,无异于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灯光固然微小,毕竟另有亮光。
“传闻余爷明天收成不错,捞了尾十几斤的草鱼,值很多银元。”
神门宗固然只是百万里苍云国末流的小宗门,但再小的宗门也是世俗人家瞻仰的存在。试问谁家不想有人能修道成仙?
“运气啊,这年初,郧仙河的鱼是越来越少喽,以往随便撒把网都能捞到这类货品,今儿能偶尔捞一尾就像撞了大运。”
爷孙俩走在青石路上,其他渔民连续往船埠赶,路上便喧闹起来。
“要我说,这璎鱼就算捞着,咱老百姓也护不住,别忘了十年前老唐家的悲剧,就为了那鱼,百口十几口人硬是被人灭了门。”
余三斤是早产儿,十月怀胎,他愣是七个月就落地了,生下来只要三斤重,父母没上过私塾,斗大的字不识一篓,直接给他起名叫三斤。
陨仙河莽莽苍苍,上不知泉源,下不知归处,滚滚不断,日夜不息,奔腾不尽,环抱着江临镇游了半圈,若一条甩尾的神龙脱缰而去,卷起无数的浪花。
像他这类天赋不敷的婴儿,是极易短命的,也许是有了余沂灵魂的加持,余三斤的命却硬得很,不但活下来了,还活得甚是精力。
为了搜刮璎鱼,江临镇三百里外的修真门派神门宗,曾颁下布告:凡献呈璎鱼一尾,便可送一人入宗修行。
……
如果非要说江临镇有甚么亮点,那就是这里出产一种怪鱼,鱼目颀长,鱼鳍透明,长不过一尺,通体晶莹泛绿,鱼身扁平若树叶,被本地人称之为璎鱼。这类鱼怪就怪在,只要江临镇周遭百里内的郧仙河水域才有,肉质极其鲜美,入口即化,素有延年益寿之效。
余得水不是没想过找人办理干系,送孙子进神门宗修行,并且也付诸了行动。但这类做法,明显是行不通的,不说这穷家豪门的,没甚么拿得脱手的宝贝,乃至连财帛也极其有限。即便能拿出称手的财物,一个布衣百姓家,谈笑无鸿儒,来往皆白丁,能托上干系的人,其身份职位又能显赫到那里去?也许活着俗界还能呼喊个十里八乡的,但对于宗门而言,又能算得了啥。
天下人素闻璎鱼隽誉,却不知璎鱼难求,江临渔家何止百户,但真正捕获过璎鱼的人倒是极少,离得比来的捕获记录,已有十年之久。
自十岁开端,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除了暴风暴雨残虐,这爷孙俩是一天都没有落下出船。
修真界跟世俗界并非老死不相来往,但对世俗之人,不得不说,中间却隔着一道难以超越的鸿沟。
都言璎鱼登龙门,哪知其中有血泪。
“老余头,那么早就带着孙子出船去了?”
三月的凌晨,天清日朗,温和的东风吹过江临镇,穿过大街冷巷,拂过檐台岸柳,卷起落叶花絮,震惊碧浪粼粼。这风带着舒畅,弥漫着百姓人家对糊口的热忱,世俗之人信奉传说,但却离传说很远,仓促百年,白驹过隙,谁又能说,这庸碌的凡尘没有风景?
行脚僧固然也是一个小修士,但他却有本身的苦处。须知苍云国事道廷治世,而和尚来自落云国佛廷辖下一个小宗门,修真界有过盟约,分歧廷台之间不得接引对方的子民,也不得私相授受修真功法,这内里牵涉到修真界的大好处,牵一发而动满身,各自廷台的老祖均有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