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游移了,他不甘心,如果是如许,他又何必半生兵马,苦战不休?莫非只为了标榜青史,供入那还不存在的云台、凌烟阁吗?
郭威不敢再想下去,仓猝掐断了那方才钻出土的嫩芽。
“我该如何做?”望着李风云远去的背影,郭威心中踌躇不断。
但是后晋出帝,对边关重将一味的逼迫减弱,这才让将士离心,让辽人长驱直入。这才有了我大汉拨乱归正,建立起不世基业。
“不,”李风云点头道,“如果陛下能将这世道管理得好,我再等些年又有何妨?毕竟我的目标,是让天下变得更好,而不是更坏。”
如果是在与李风云这番说话之前,郭威必然会按本来的设法去做。但是现在,他踌躇了。他俄然感觉,留下李风云,留下风云卫,一定不是一件功德。
如果真的是如许,他该何去何从?另择明主?天下还哪有甚么比刘知远更贤明的君主?就算有,又凭甚么会采取他这个刘知远部下的亲信爱将?最多不过是拉拢他罢了!并且,谁又能包管,那所谓的贤明君主真的登上天子宝座后,不会像刘知远那般,富丽的回身,变得让他越来越不熟谙?
刘知远看了看刘承祐,晓得他也是一片美意,只不过做事太急,不忍重责他,叹了口气道:“为人君者,要有宽大之心。承佑,你可明白何为宽大之心?可不是对那些百姓,百姓,只要能让他们吃饱,活下去,也就够了,莫非还能希冀他们为我刘家冒死?
“沉住气!”来回踱步的刘知远停下脚步,望了刘承祐一眼,他这个儿子毕竟还是太年青,血勇不足,而城府不敷。如果是如许,今后他如何能压得服麾下的那拨骄兵悍将?
或许是,或许不是,郭威本身也说不清楚。
现在,李风云的态度了然,他对刘知远只是对付,能够说毫无忠心,但也不会等闲背叛大汉,因为贰心中虽无刘知远,无大汉,却有中原,李风云并不想将中原完整打烂掉。
真正为我刘家,我大汉着力的,可不是那些百姓,而是满朝的文武大臣。为了几个百姓,而冷了文武大臣之心,实属不智。
“父皇,你可不知,那些将军把都城搞成甚么样了,特别是阿谁郭威,假仁假义,拉拢民气……”刘承祐试图辩论。
“你的意义是,大汉的江山难以悠长?”郭威胁问道。
与杨颁、苏逢吉、苏禹、王章、史弘肇……他们一样,闭上眼睛,享用着那份抢来的繁华繁华么?
既然如此,还不如……
总的来讲,李风云是搁在大汉脖子上的一把刀,是潜伏的威胁,最好能够撤除。
郭威愣了愣,旋即沉下脸来,问道:“那么说,你还是要与陛下为敌了?”
李风云笑了起来,答道:“固然从古至今,每朝每代,都说本身的江山都会千秋万代,鼎祚不断,但是,真正的千年王朝,又有谁瞥见过?能享百年鼎祚的,也才那么些个。郭老哥,你以为大汉能逃出这宿命么?”
“哦,儿臣遵旨!”刘承祐低头承诺道。
“郭威带着郭荣、赵匡胤、赵匡义,去追李风云去了!他究竟是想做甚么?”邺城县衙临时行宫内,刘承祐(注1)忿忿隧道,“亏父皇还这般信赖他,他竟然去私交藩臣!”
至于李风云所说的甚么大同天下,郭威倒是并未如何放在心上。年青人,谁没有一时的打动?再过几年,只怕回想起来,李风云本身也会为明天所说的话感到好笑。
现在的李风云,就像一把双刃剑,能够伤人,也能伤己。如果刘知远这个天子做得好,李风云仍然是刘知远部下的忠臣良将。如果刘知远管理不好这个国度,说不定哪一天,李风云就会带着他的风云卫,兵临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