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光二年,有个清正廉洁的御史,名为陶真。他为人朴重,频频犯颜切谏,唾沫星子经常溅到肃宗脸上,但肃宗一边衣袖擦脸,一边耐着性子听完,面无异色,未曾降罪。
寝殿内,摆布近侍正为肃宗清算衣冠,因是万国会,规格甚高,帝君当着冕服,以示昌大。
天道循环,隧道渺渺,光阴无情,人生多少。哪怕贵为天子,虽享有万乘之尊,却可贵百年之寿。
目今大殿统统有条不紊地停止,只待这大会揭幕。
而继任者肃宗本性忠孝,对人刻薄驯良,喜怒不形于色。即位初期,长于纳谏,广施仁政。
然有一日,陶真上书要求撤掉户部侍郎李继科,启事是其平淡无能,难当大任。刚巧那李继科是肃宗宠妃的亲弟弟,肃宗犯难,揣摩一阵,降旨让李继科外任刺史。孰知陶真得了动静,大喊不成,如此干才,岂能办理州县?遂与肃宗据理力图,肃宗争不过,只得放弃。待其回到后宫后,对李贵妃无法道:“汝只知为弟要那刺史之位,汝岂知陶真为御史乎!朕奈如何乎?”
巨大的皇宫,内侍宫女们进收支出,忙里忙外,而肃宗则是悄悄鹄立,心口沉闷。
诸多时候,他曾心下策画,宁肯多赐与一些财粮,喂饱邶国,去了那嫁女和亲之约,免得百年以后被史家戳脊梁骨。
然可叹可悲,当下梁朝外有劲敌环饲,内有奸臣擅权,冗兵严峻,地盘兼并,都道是“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公开里冲突抵触不竭。
萧暄尚不过六岁,乃是第二次插手万国宴,因为时限不短,春秋太小,已是记不清第一次参会的感受了。
黼黻文绣,降龙路车,显其仁,光其能。
听着萧暄的满不在乎的口气,萧煜一愣,随即哈哈大笑道,“不愧是我荣王府的世子,这宇量岂是浅显。好!既然如此,那就解缆吧。”
太后、皇后、嫔妃、公主及诰命夫人等有头有脸的女眷则在殿内另一侧安排席位,拉屏风隔开,另安排宫中司壶、尚酒、尚食等一班人等服侍。
唉,只能说萧恪的确是个好人,却不是个好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