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韩康顺停下来看着他,吴斌想了想答复道:“之前已经在他们杂志上颁发过文章的作者?”
只要对峙过一天,那就申明你的论文进入了第二关,Editorial board,俗称编委会,就是让一些比较资深的审稿人以及业内同业看看你这文品格如何,这个过程大抵是两周。
‘终究到这个传说中最费事的阶段了吗。’
“嗯,是这么个理了。”韩康顺听着点点头,“不过另有一种最惨的,既没有天赋的硬气力,又混不进CNS大牛的尝试室,就一个劲在《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研讨服从,等哪个CNS大牛哪天知己发明,看完你统统的学术论文以后感慨一句‘此人还真有才,如果文章上有我名字,铁定就能在CNS上颁发了,一旦他这类设法多呈现几次,也就不美意义持续回绝你了,当然,你能批量在《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论文也算牛的不可了。”
冯金辉刚说完,韩康顺就接着弥补道:“接下来就是我们要和你说的重点了,第一类的顶级事情能够说全天下就这么几小我或者几个团队在做。”
“哈哈哈,这家伙的论文又被EI拒了,能不丧吗,”冯金辉大笑出声。
起首,他这篇论文必定已颠末端《Science》编辑这第一关,因为如果《Science》编辑都感觉你写的是一坨翔或者没新意,很无聊,那就是直接秒拒,并且这个回绝根基都在24小时内,在期刊界可谓是秒拒。
“最起码我心态比你好。”冯金辉说完又是一阵笑。
“说的仿佛你没被拒过一样。”看到本身的损友笑的如此高兴,韩康顺有些不忿,
在吴斌投出稿件第四周的时候,正看着文献的他俄然收到了一封邮件,翻开一看,鲜明是《Science》的reviewer(审稿人)发来的!
“嗯……这就是留学大抵率比在海内读书更好的启事吗?”
不过吴斌在他审稿人的邮件里,倒是没看出甚么刁难他的味道,都是一些角度很正的发问,因而吴斌酝酿了一下答复,开端撰写答复邮件。
“大多数在本身范畴里已经算相称短长的牛人,做的最多的还是第三类‘浅显’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