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之人可觉得禹。”曷谓也?
曰:如果则过矣。古人之性,生而离其朴,离其资,必失而丧之。用此观之,但是人之性恶明矣。所谓性善者,不离其朴而美之,不离其资而利之也。使夫资朴之于美,情意之于善,若夫能够见之明不离目,能够听之聪不离耳,故曰目明而耳聪也。古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古人见长而不敢先食者,将有所让也;劳而不敢求息者,将有所代也。夫子之让乎父,弟之让乎兄,子之代乎父,弟之代乎兄,此二行者,皆反于性而悖于情也;但是孝子之道,礼义之文理也。故顺情性则不推让矣,推让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有贤人之知者,有士君子之知者,有小人之知者,有夫子之知者。多言则文而类,整天议其以是,言之千举万变,其统类一也:是贤人之知也。少言则径而省,论而法,若佚之以绳:是士君子之知也。其言也谄,其行也悖,其发难多悔:是小人之知也。齐给便敏而无类,杂能旁魄而无用,析速粹孰而不急,不恤是非,非论曲直,以期胜报酬意,是夫子之知也。
应之曰:凡礼义者,是生于贤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故陶人埏埴而为器,但是器生于陶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故工人斲木而成器,但是器生于工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贤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但是礼义法度者,是生于贤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感而天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夫感而不能然,必且待事而后然者,谓之生于伪。是性伪之所生,其分歧之征也。
问者曰:“礼义积伪者,是人之性,故贤人能生之也。”
故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凡论者贵其有辨合,有符验。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实施。今孟子曰:“人之性善。”无辨合符验,坐而言之,起而不成设,张而不成实施,岂不过火矣哉!故性善则去圣王,息礼义矣。性恶则与圣王,贵礼义矣。故檃栝之生,为枸木也;绳墨之起,为不直也;立君上,明礼义,为性恶也。用此观之,但是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故贤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但是礼义法度者,是贤人之所生也。故贤人之以是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以是异而过众者,伪也。夫好利而欲得者,此人之情性也。假之有弟兄资财而分者,且顺情性,好利而欲得,如果,则兄弟相拂夺矣;且化礼义之文理,如果,则让乎国人矣。故顺情性则弟兄争矣,化礼义则让乎国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