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听得两眼放出光来,旋即又带着一分不解问安如溪道:“若不是你劈面提示,我尚未虑及至此。但果如你所说,沙钵略自西面举兵南犯,为何不见长安有动静传来呢?”
“或许是朝廷派来并州传信之人尚未赶到,而留守白道州之突厥一部已率先获得了讯息,以是才会共同突厥主力,悍然来袭吧。王爷不如即命人从速南下,循驿路驱逐朝廷来人,说不准一两日内便会有成果。”安如溪如有所思地答道。
“哦?无妨说来听听。”杨广最为体贴的恰是此事,听了安如溪的话,睡意顿消,回身拉起安如溪至帐内坐榻上并肩坐下,盯着她催促道。
诸将皆沉默不语,他们虽觉杨广主张的转守为攻在兵法上确不失为变被动为主动的大胆之举,一旦剿袭白道州胜利,不但能够大大地提振士气,并且能够起到管束西北突厥主力南侵的感化,但同也碍于杨广年纪太小,且执掌河北道军权的卫王杨爽远在辽东,都不敢明白表态支撑杨广转守为攻的发起。
杨广低头想了想,越想越感觉安如溪所言有理,当即传命段达,接连派出多名标兵骑快马南下,循驿路迎寻长安派往并州传信之人。
杨广深感段达所说符合常理,点头道:“据当年在长安长孙先生所言,突厥当世五位可汗中,唯有突利可汗处罗喉权势最弱,对我大隋怀有亲善之意,现在留守白道州一部大半是处罗喉部族军队,遵守常理,即便突厥要南下来犯,也不该由处罗喉这一部充当前锋。且本王今早入城前,就曾听李尚书提到过,此次突厥虽携攻城重器强袭雁门关,出动的人马总计不过五六千人,且挑选于大年夜趁夜偷袭,天明即退,此中必另有不成告人之隐情。”
鱼俱罗领命走后,李雄、段达诸将仍担忧突厥人会突然复返,对雁门关重新展开守势,力劝杨广到南门外的虎帐安息。杨广拗他们不过,只得在李浑带领的一百多名骠骑将士的护从下出了雁门前南门,回虎帐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