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崔弘度率军在距襄州城约五十里处的一处村落里找到了秦王杨俊和他的亲兵卫队时,经向杨俊劈面一问方知,此次拦路行刺的这伙刺客人数虽稀有百之众(书中暗表,随萧如水前来行刺杨俊的都是萧岩府中的亲兵),却像是虚晃一枪,一触即溃,唯有领头的一人,随行保护杨俊的梁默从他的身形、步法模糊他就是数月前从他部下逃脱的“雁巢”大护法萧如水,一起追逐他去了。
萧如水有感于萧岩弃隋投陈的一片诚恳,同时也是为了确保萧岩带领数万后梁宗室及百姓能够一举投陈胜利,主意向萧岩提出,要他设法刺探出杨俊此番出行巡查的详细线路,本身将在萧岩率人渡江投陈的同时,前去行刺杨俊,以转移隋军的重视力,共同世人渡江投陈的行动。
待杨俊和崔弘度仓促赶回江陵城,登上城楼,谛视向南面的大江江面上望去,只见一片帆影已在视野中化做了一个个斑点,目睹数以百计的船只即将度过大江,达到大江南岸了。46
周罗喉一则顾及到始陵王陈叔慎毕竟是名义上驻守九江一带南陈军队的主将,又和当今皇上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再则他本身内心非常清楚,采取多量后梁宗室渡江来投,违背了南陈和杨隋两朝间近年来达成的互不受降纳拳的商定,必将留下把柄给杨隋,此举能够说是功过参半,也不好做得过分,因而便勉强承诺了陈叔慎提出的前提。
留守江陵的隋朝江陵总管崔弘度在萧岩率人开端渡江后不久就获得了禀报,正欲带领水军登船前去反对,却又接到了襄州发来的告急军报,称秦王杨俊在从江陵赶赴襄州巡查途中,遭到了不明身份的刺客的半道行刺,请崔弘度速出兵前去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