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回想起数年前与梅二现在境遇类似,被母后安设到万善尼寺做钓饵,摸索北周旧臣的司马珞当时的表示,点了点头,对他的话表示附和。
裴蕴见杨广不肯明说他对情意向朝廷投诚有所思疑,微微一笑,拱手说道:“不敢欺瞒王爷,下官擅做主张,带情意来到广陵,也是出于和王爷不异的企图,使她在远嫁长安后,得以重返江南的。不但如此,下官在离京前,特地请屈突通将军不得放松对梅二的监督。至于陈叔宝,皇上自会命人好生顾问他的,倒用不着下官做出安排了。”
杨广闻听此言,心中一动,遂问裴蕴道:“如何,冲之也狐疑高青莲并非便是关安闲吗?”
“王爷是从南北两朝对峙的角度解缆对情意投诚一事产生疑念的。下官提示王爷,无妨从情意小我的角度想想,她既已和宇文护产生了真情,生下一女,为何要将此女送至曾和她有过一段旧情的陈叔宝治下去寻求庇护呢,这不恰好申明在她内心深处,最信赖的人还是陈叔宝吗?”裴蕴见杨广似有被本身压服的反应,遂持续说道,“下官为朝廷充当内应已有近十年的时候,在此期间,始终没法探得关安闲的涓滴动静,私内心思疑此人必是一名对陈顼、陈叔宝父子二人都极其首要的人物,高青莲最是陈顼驾前最受宠任的书僮,但仿佛对陈叔宝并不是那么首要,反而倒是这位情意师太,既是当初陈顼为儿子择定的太子妃人选,又和陈叔宝相知已久,两情相悦,更合适关安闲的身份。”
“下官传闻王爷半年前出镇并州前,曾请长城公至王府,成心安排他与情意师太会晤,可有此事?”
张衡前脚刚走出议事厅,裴蕴就冲杨广一揖到地,说道:“下官深知王爷招下官入幕府,是为查破‘雁巢’一案。下官必不负王爷所望,尽早查清此案,将关安闲缉捕归案,消弭王爷亲信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