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国公用力拍了拍贺凇的肩膀,低声笑道:“二弟这一计出的好!”
……
三个年过四旬的武将,一同朗声笑了起来。
贺凇只要这么一个儿子。看在贺凇的颜面上,也得给贺袀一条活路。能将走了傍门的贺袀拉到正路上来,就更好不过了。
既不落人话柄,又能将鞑靼太子送到阵前,摆荡鞑靼马队军心。
贺凇目光明灭,忽地低声道:“直接上奏折斩杀鞑靼太子,说出去也不好听。皇上碍于颜面,也不会首肯。不如将奏折改上一改,就说请鞑靼太子前来边军,在阵前劝降鞑靼马队如何?”
平国公目光明灭,低声说道:“元思兰一来大楚,就改了元姓,主动住进了宫中,以示本身身为质子愿长留大楚的决计。”
边关战事告急,请鞑靼太子前去边关劝降鞑靼马队?
贺大郎点点头应下。
平国公本日表情不错,对宗子的态度也比常日暖和一些:“你刚才去见了二郎。他现在伤势如何了?”
没错,主张停战的鞑靼太子,在鞑靼和大楚交兵之际,心中忧急,“主动”到阵前劝降鞑靼马队。传出去,的确就是一段可歌可泣的传世嘉话!
还真是一记损招!
顿了顿又道:“你得了余暇,多去看看二郎,好好开解他一番。畴昔的事,也不必再提了。”
贺袀受了重伤,贺凇打发亲兵去请程望为贺袀救治。除此以外,甚么都没有了。
疆场上刀剑无眼。在“劝降”的时候,鞑靼马队中有人义愤填膺,张弓射箭,或是不知从哪儿飞来的暗箭射中了元思兰,然后英年早逝甚么的……
当然了,元思兰到底能不能活着返来这类事,也没甚么人在乎。起码朝中众臣们都不在乎。
能说出如许的话,可见贺大郎胸怀开阔。
贺大郎被夸的有些不美意义:“父亲这般奖饰,我愧不敢当。兄弟几个里,三弟技艺最高,也最聪明果断。二弟是一时胡涂,走上了傍门。论资质论天赋,也远赛过我。就是四郎,也比我聪明的多。”
平国公颇觉好笑,略一点头:“也罢,你先上一道奏折,摸索皇上和朝臣们的反应。若皇上情意摆荡了,我再上奏折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