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稚登,字百谷、百榖、伯榖,号半偈父老、青羊君、广长庵主等。虽平生布衣,但有文名,善书法,曾拜吴郡四才子之一的书画大师文征明为师,入“吴门派”,创“南屏社”。文征明逝后,王稚登振华后秀,重整旗鼓,主词翰之席三十余年,著作丰富,并有书法贴传世。
而这时,没有早一步,亦没有晚一步,王稚登呈现了。就在马湘兰“披发徒跣,目哭皆肿”的环境下,王稚登操纵干系四周周旋办理,方才让湘兰离开了险境。再豪放的女人亦是女人,特别在遭到打击,非常脆弱的时候,更巴望有一个臂膀能够倚靠。何况,援救她的人,还是当时的吴中才子,书法名流。射中必定普通,湘兰爱上了他。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附:
捧读手书,恨不能插翅与君一面,其如心迹相违,徒托诸空言罢了。良宵夜月,不审何日方得倾倒,令人念甚念甚……
虽如此,但我对他仍然无甚好感。在我看来,他如何的姿势,都是负了她。而他最大的成绩,便是得了马湘兰一世幽兰的倾慕。“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看似风义得通透小巧,看似油滑得没有棱角,可几十年的若即若离,让湘兰欲罢不能,痴迷平生,这类聪明,仿佛就成了伎俩。
相传她离世之时,院中幽兰一夜绽放,披发的芳馥,贞静而断交,如同一场昌大的告别。
千里其如何,轻风吹兰杜。
她是秦淮河边的幽兰,芳华绝世,有人观之,有人赏之,有人慕之,有人贵之,却不能被爱人佩之。
这一次祝寿,便是她人生的句号,花光了她统统的力量和灿烂,是她对本身三十年感情的对峙,做出的美满交代。王稚登从姑苏写了信来,“春觉得期,行云东来,无负然诺”,春觉得期,春觉得期,她已经等了三十个春季,足以消磨一世的容光。她像一朵兰花,吐尽了最后一丝芳香,就身心轻巧地落进了土里。她已残落,甚么化蝶而飞,甚么宿世此生,便皆是虚妄。
这两首小诗,皆为明朝才女马湘兰所写,并一同题在其画作《墨兰图》上。相传该画现藏于日本东京博物馆,被视为丹青水墨中的珍宝。比较荣幸的是,我在网上还能寻得图片来旁观,也算是小过了一回眼瘾。
她是兰,就送他兰花图,一笔一笔都是相思,都是密意。她在画上题诗:“欲采遗君子,湘江春水深。写来无穷意,为我通琴心。”她给他写信,字字句句,皆是浓情厚意压抑的谦虚,触及此中信笺,直令旁人痛彻肝肠:
偶尔拈笔写幽姿,付与何人解护持?
昨与足下握手论心,至于梦寐中聚感,且不能连袂倾倒,托诸肝膈罢了。连日伏枕,惟君是念,想能心亮也……
马湘兰边幅虽非国色天香。乃至“姿首如凡人”,但“神情开涤,濯濯如春柳早莺,吐辞流盼,巧伺人意”,固“见之者无不大家自失也”。想来她恰是如兰似竹的那一类才子,不以娇美的边幅媚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她用来取胜的是满腹的才情与奇特的本性。
公然诗画俱佳。诗写兰花,亦姣美,亦温婉,亦喻人,亦喻事。画中数株兰叶如剑,或微微低垂,或旁逸斜出,有孤石相衬,清风若拂,兰花清雅绽放,似蝶翩飞啜饮,在山间与风相悦,又仿佛有芳馥模糊滴落,香透纸背。
那边风来气似兰,帘前小立耐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