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新任状元郎不是朝他下战书了么,他既都接了,定是会出场的!”碧衣蜜斯咬了口雪花糕,满怀等候地说,“往年他都是只递诗作来,从没见过他的人,本年我是必然要瞧上的!”
他正这么想着,只听得灶间热水“咕噜、咕噜”的响起气泡,远处又有人大声唤着“小年哥儿,小年哥儿!来碗面!”,余锦年才从怔愣中回过神来,忙快手快脚地兑了一碗杂酱面,给前堂送去。
一个穿戴鹅黄粉蝶裙的小丫头打窗前颠末,见余锦年手里握着把牛角梳,急仓促地往厨房去,两眼不由一亮,晓得顿时就要有好吃的了,迈着两条小短腿哒哒哒地跟了上去。
面团本身没有放糖,仅是洒的那层糖粉使得它们带上了淡淡的甜味,加上这和面的绿豆和薄荷末都是消热解暑的好东西,在这类闷热夏夜来上几块舒爽得很,既能消磨光阴,也不感觉过分甜腻。
少年哪都好,就是抠门得紧。世人又是与余锦年戏闹了半晌,才各自乖乖取出三文钱摆在桌上。
——这“梳儿印”就成了。
碧衣蜜斯忿忿:“阿姐你莫乌鸦嘴!”
碧衣蜜斯细心看了看,嗔哼一声:“不就是糯米和芝麻?叫甚么雪花糕。”
世人都说上天有好生之德, 余锦年至死也未曾看出一丝一毫,可当他抱着遗憾和懑怨闭上眼睛的时候, 运气俄然强拉硬拽着, 将他送到了一个全新的天下。
“莹儿。”那青衣蜜斯抬了昂首,终究出声,“是你非要来,既是来了,便不要多嘴。”
梳儿印本就做得不大,刚好让穗穗握在手里咬着吃,可她手里都有了,还似个贪婪的小尾巴,跟着余锦年一起去了前堂。门客们见小丫头敬爱,免不了又是一番逗弄,直惹得穗穗气得顿脚。
跟着“嗞——”一声,热油包裹住面团,在它们四周鼓出精密的小油泡。
他又就着灶里的火,煮了一大壶竹茶。茶虽是粗茶,但重在清爽解乏,绿叶清汤,恰好配梳儿印。将这些都做好,他伶仃用小盘盛出一些来,留给穗穗和二娘,剩下的才送往前堂,给那些嘴馋的门客们。
那二蜜斯顿时脸上一红:“荷香!”
“咦,糖末去哪了?莫不是又被穗穗偷吃啦?”余锦年自言自语地翻看着边角的小陶罐。
厥后又不知是谁传出来的,说这位公子有出尘之表,脱俗之姿,便是男儿见了也要自惭形秽,又是引得官家蜜斯们的敬慕更上一层。
但凡是当世美景处,当然是少不了文人骚人的萍踪。每年初秋,才子才子们齐聚青鸾台,斗诗比文,一展文采,拔得头筹者天然是风景无穷。
他盯着那字儿看了半晌,虽是内心大抵能猜到这手绢的意义,却还是从门客里找了个熟人,是昔日里在东巷口给人抄书为生的老墨客,问道:“王先生,我不如何认字,您且给看看,这字儿是甚么意义?”
“酥脆苦涩……好吃,好吃!”那角落里的张姓门客尝后,忙又取出几枚铜钱来,“小年哥儿,另有么,再给来几块!”
穗穗排闼出去,揉着眼睛。
余锦年故作活力不睬她,部下趁热把糖粉均匀地铺撒在酥果上,金黄如杏子的酥果上落雪般的扫了浅浅一层白霜,乌黑的糖粉融进整齐的梳齿印里,一金一白,煞是都雅。
如此前前后后又忙活了一个多时候,店里的门客才陆连续续抹着嘴分开。
余锦年便下了两碗热面,拍了一碟黄瓜小菜,另调了个酸辣菜心,再加上两块雪花糕,一起端上去。头几样那蜜斯看得非常无聊,至雪花糕时才多瞧了一眼。
余锦年还没重视到背后趴在窗上的穗穗,只顾着一个一个地给宝贝面段印上斑纹,待将统统面段都印好,累到手都酸了,伸着两臂长长地舒出一口气,可当想到这些梳儿印很快会化作叮铛铛的铜板,内心刹时就变得甜滋滋了,也就顾不上歇息,热好油锅,将这些小东西挨个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