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干姜汤(《金匮》)炙甘草(四钱) 干姜(二钱,炮)水二杯,煎八分服。

启隔饮(《心悟》) 治食入即吐。

方见《亲信痛》。

二陈汤方见《中风》。

隔食反胃方

茯苓甘草大枣汤(仲景) 治气喘脐下动气,欲作奔豚。

五味子汤(《令媛》) 治伤燥咳唾中有血,牵引胸胁痛,皮肤干枯。五味子(五分,研)桔梗 甘草 紫菀茸 续断 竹茹 桑根皮(各一钱) 生地黄(二钱) 赤小豆(一撮即赤豆之细者)上九味,水煎空心折。《秘旨》加白蜜一匙。愚按∶赤豆易生扁豆五钱,囫囵不研,最能退热补肺,但有寒热来往忌之。去续断、赤豆、地黄,加葳蕤、门冬、干姜、细辛亦妙。

黄 桂枝芍药苦酒汤(《金匮》) 治身材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出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风水脉浮,黄汗脉沉)。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毛孔入得之。(水气从毛孔入而伤其心,故水火相侵而色黄,水气搏结,而脉沉也。凡看书宜活看,此证亦有从酒后汗出当风而至者,虽无外水,而所出之汗,因风内返亦是水。凡脾胃受湿,湿久生热,湿热交蒸而成黄色,皆能够汗出。入水之意,悟之!)黄 (五钱) 芍药 桂枝(各三钱)苦酒一杯半,水一杯,煎八分,温服。把稳烦,至六七日乃解。(汗出于心,苦酒止之太急,故心烦。至六七日,正复而邪自退也。)桂枝加黄 汤(《金匮》)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盗汗出。汗已反发热,久久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 , 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汗出,下无汗,腰 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倒霉(以上皆黄汗之变证、师备拟之,以立治法。兹因集隘,不能全录,只辑其要)。此为黄汗。(言变证虽多,而其源总由水气悲伤而至。结此一句,见治法不离其宗。)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钱) 甘草(炙) 黄 (各二钱) 大枣(四枚)水三杯,煮八分,温服。斯须啜热粥一杯余,以助药力。温覆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人参 白术(炒) 茯苓 半夏(各二钱) 陈皮 炙草(各一钱)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水二杯,煎八分服。治反胃,宜加附子二钱,丁香、藿香、砂仁各一钱。

防己茯苓汤(《金匮》) 治四肢肿,水在皮中聂聂动者。

愚按∶正水《金匮》未出方。然大纲云∶脉沉迟外证自喘,则真武汤、小青龙汤皆正治之的方,越婢加附子汤、麻黄附子汤亦变证之备方,桂甘麻辛附子汤加生桑皮五钱、黑豆一两,为穷极之巧方,此正水之拟治法也。

蒲灰(半斤) 滑石(一斤)为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气喘方

二陈汤 痰饮通剂。

桃仁承气汤 治亲信痛,大便不通,其人如狂,属死血。

按∶以上诸法,与《内经》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一节,揆脉证而择用,甚验。张石顽《医通》载之甚详,但古调不弹久矣!余新悟出一方,有泻心之意。上可消痞,下可止泻。肠热胃寒,能分走而各尽其长。非有他方,即伤寒厥阴条之乌梅丸也,屡用屡验。

干姜(一钱,炒) 甘草(八分,炒) 杏仁(去皮尖,六分,炒) 肉桂(六分)共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杯,煎七分服。如烦躁,井花水调下一钱。

防己(三钱) 炙草(一钱五分) 白术(二钱) 黄 (三钱) 生姜(四片) 大枣(一枚)水二杯,煎八分服。服后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微汗瘥。喘者,加麻黄;胃中反面者,加芍药;气上冲者,加桂枝。

推荐阅读: 系统在手,杜绝当冤种     一觉醒来全球物价暴跌千万倍     宝藏猎人     猎艳邪少     [综]冬日宴     宝贝计划,总裁先生火力全开     纨绔娇宠(重生)     我和我的猫都很喜欢你     抢个红包做大佬     仙踪圣隐     佞臣为我夫     新月魔发师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