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 > 第6章 张九龄碰壁
更刚巧的是,回到长安不久,洛阳也地动了。这就让玄宗以为,他和李林甫的决定是精确的。并且,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地动意味着宰相分歧格,应予夺职。[54]
很难说此事对张九龄的宦途影响如何,但他与玄宗理念分歧应当已是不争的究竟。究竟上就在一两个月前,张九龄便因为一项任命跟天子陛下大起抵触。
张九龄说:牛仙客生于中原,是中原正宗,确非臣这岭南边鄙野人可比。但,臣在朝廷毕竟任职多年,牛仙客倒是边疆小吏,胸无点墨,又岂能担负重担?
张九龄说:名义也不能随便乱给。方才打败了契丹就要当宰相,将来毁灭了突厥又赏他甚么?
推波助澜的,当然又是李林甫。
玄宗天子恨得牙齿发痒。[52]
可惜谁都没有想到,这又是一个短折的班子。开元二十四年(736)十一月,裴耀卿和张九龄被同时夺职,别离改任尚书省副长官摆布丞相。这时,他们担负侍中和中书令才两年半,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算起也只要三年。
张九龄却说:宰相职位不是用来做奖品的。
很好!张九龄有品德文章,裴耀卿有办理才气,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又没有小我恩仇,难道最好火伴?
可惜,鹰隼并不会因为燕子与世无争就不动手。李林甫既然要大权独揽,就不会放过张九龄和裴耀卿。因而,并未与张九龄结党的裴耀卿,也只好成为城门失火之时被殃及的池鱼。传闻,宣布任免决定时,两位前宰相悲忿难言,李林甫洋洋对劲,旁观者则窃保私语说:一雕挟两兔。[57]
这是莫大的信赖和恩情。因为帝国以孝治天下,除非万不得已,官员在居丧期间都必须守在灵前。但是张九龄要求服丧期满今后再来就任,却被玄宗回绝。不但如此,天子还在张九龄到京五个月后,将他和裴耀卿别离汲引为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建立起两省长官同时在位的宰相班子。
普通以为,这是因为李林甫使坏。
只不过,李林甫更奸刁,张九龄更陈腐。
实在李林甫并非等闲之辈。正如当年提示张说防备宇文融的是张九龄,跟宇文融一起联名弹劾张说的监察部副部长也恰是李林甫。能够说,李林甫担当了宇文融的衣钵,就像张九龄在某种意义上是张说的传人。
裴耀卿和李林甫则以为国法无情,玄宗天子也以为此例决不成开。他在敕书中说:国度制定法律,本来就是要制止行刺。如果每小我都能够暗里复仇,叨教天底下又有谁不是孝子?如此仇怨相报,恶性循环,又何时是个绝顶?因而玄宗天子命令将那二人杖杀,成果言论哗然。官方人士集资安葬了那两位孝子,表示记念的诗文也传遍朝野。[50]
玄宗天子也很对劲。没错,创作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名句的张九龄是驰名的才子,十三岁就写得一手好文章,插手科举测验也一举进士落第,就连文坛魁首张说对他都赞不断口。他的风采更是可谓玉树临风,乃至于玄宗天子每次提拔人才都要问上一句:像张九龄吗?[48]
张九龄是在居丧期直接到任命的。
是的,李林甫笑了,笑得又阴又冷。
张九龄跪倒在地说:臣笨拙,不敢不实话实说。
过了一年多,张九龄与唐玄宗又起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