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 > 第4章 三分天下
就在吴军士气高涨之时,刘备的马脚也透露无遗。他达到猇亭火线后,放弃了水陆并进的无益前提,反而号令水军登陆,立营数十屯,连绵七百里。远在洛阳的曹丕获得动静后当即鉴定:我看孙权的捷报就要来了。[40]
不过,关羽败得如此之快,却出乎统统人的料想,就连曹操和孙权也未曾推测。这也是刘备他们为甚么听凭关羽孤军奋战,却迟迟不去救济的启事。当然,刘备也想不到孙权和曹操已经暗中勾搭,吕蒙和陆逊竟然会两路出兵偷袭南郡,并且迅雷不及掩耳。[35]
带头劝进的是陈群和夏侯惇(读如敦)。陈群说,汉朝早已名存实亡,取而代之有何不成?夏侯惇则说,为民除害就是万民之主,魏王称帝何必踌躇?
篡夺南郡后,孙权与刘备完整翻脸,宣布只承认刘璋是益州牧,曹操则宣布孙权兼任荆州牧。也就是说,孙权承认曹操是中心,曹操承认荆州是孙权的,他们也都不承认益州是刘备的。遵循这个逻辑,本来既是荆州牧,又是益州牧,还是豫州牧的刘备,现在甚么都不是。
因而周瑜向孙权建议:趁机将刘备囚禁在吴县(在今江苏姑苏)。周瑜说,刘备有枭雄之姿,关、张乃熊虎之将,岂肯悠长屈身受制于人?如果获得江陵,只怕是蛟龙获得了云雨,不会再是池中之物。[14]
但是这对于周瑜,却无异于与虎谋皮。江陵是周瑜花了一年工夫才打下来的,岂能拱手让人?是以,周瑜不但分歧意,还暗害干掉刘备。
刘备入蜀
关羽见信,竟不无对劲地递给客人一一传看。
机遇说来就来。
这边一撤兵,那边就开端调兵,关羽则完整被蒙在鼓里。关羽想不到,大要上蜜语甘言的盟军,恰是磨刀霍霍的仇敌。他当然更想不到,这个畴昔的盟友已经跟现在的仇敌勾搭在一起,正筹办结合起来取他项上人头。
曹操形象不好吗?
踌躇是有事理的。毕竟,人家请他去帮手,他却趁机把人家灭了,确切讲不畴昔。刘备还说,我能胜利,就因为事事都跟曹操相反。他孔殷,我就宽和;他残暴,我就仁慈;他奸滑,我就忠诚。这回又岂能失期于人?
是以,应当口头上承诺保密,实际上用心保密。
稍后,刘备感觉不当,又把庞统召了返来。
这是天意,还是人谋?
没有。这个步队中也没有一流的谋臣和智囊。庞统早已战死,法正也已归天,诸葛亮镇守成都走不开。批示这场战役的,只能是刘备本身。
董昭的预感不错。樊城守军士气倍增,关羽则踌躇不决举棋不定。或许在他看来,江陵和公安金城汤池,并非孙权朝夕可破;被大水和雄师包抄的樊城,则是眼看到嘴的肥肉,岂能前功尽弃?[30]
夷陵之战
因而,刘备在称帝六个月后,策动了顺江东下讨伐孙权的战役。因为刘备驻军猇亭(猇读如消,在今湖北宜都北)和夷陵(在今湖北宜昌东南),故史称“夷陵-猇亭之战”,简称“夷陵之战”或“猇亭之战”。
那么,曹操为甚么只称王,不称帝?
吴军却大踏步地撤退了。
机遇在五年以后呈现。建安二十四年(219)蒲月,刘备从曹操手里夺得汉中。七月,他自称汉中王并还师成都,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备受鼓励的关羽意气风发,决然策动了篡夺襄阳和樊城的襄樊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