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萧长经并不非常在乎——他本日尽管压服武承肃,至于武承肃动不起火,会不会杀他而后快,萧长经实在不甚在乎。
“若为君者不仁,则臣多邪佞,民多暴动,江山颓、天下倾,不过指日罢了。
“策画经年,累计数辈,终究等来良机,先毒而食其子,后决而曝其短,搅民气、激民愤,如此大费周章,怎肯等闲放弃?”
武承肃见他半晌不言,觉得他晓得甚么动静,许是周道昭容不得武氏也一定,未免有些踌躇。
“文远君且先归去,十今后朕自会将此旨昭告天下。请魏国二公子放心,即便朕不禅位,这皇位也再坐不了几天,不如拿它来换一家活命,换天下承平。之以是还要旬日,是因朕另有一些要紧事,须得妥当办了才气放心。”
萧长经来时并无人明白奉告此事,只周绎与他长谈时提及过,倘若武承肃愿降,周绎定死力护武氏一族性命,以“王”号封之,不过爵位不能世袭,且合族均要圈禁起来,由魏军周到监督节制罢了。
“倘有贤人治国,必有贤臣辅之,当可令天下定,百业兴。如此,则国泰而民安,兵戈停止,残暴亦平……”
借使梁国作保,周绎对峙,留下他们一家子的命该也不难。
见武承肃只顾深思,半天也不说一个字,萧长经张口又是一套说辞。
“可惜,可惜!燕皇只看其表,竟不知内里究竟如何,也是孤负了这天下人给的贤君名声了!”
“且慢!”武承肃开口禁止。
武承肃还是不见一点起火,看他的态度,竟仿佛是与萧长经论道普通。
萧长经还想争论,意欲带着圣旨分开,言十今后他自会将圣旨请出,让天下人都晓得燕皇禅位之事,而旬日以内,他必遵循商定,等武承肃将事情办好。
“敢问文远君,若朕昭告天下,让出这皇位,魏国将如何安设武氏一族?”
他就那么看着萧长经。
如此确切更好。
“前人有云,‘物不平则鸣’。
且他也管不了那么很多。
“燕皇如有甚么事,旬日以后亲身与二公子说,岂不更好?”
萧长经点头而笑,俄然反问了一句:
萧长经站定,转头看着武承肃,拱手以示规矩,等武承肃开口说话。
而萧长经从进殿起就没跪过,只以揖礼相见。
现在听了萧长经的话,再去回想畴前,武承肃不由摆荡。
“文远君且歇一歇。”武承肃俄然打断道,“那周道昭非圣非贤,不过是他手腕狠辣,又比朕早生了些年初罢了。魏国得胜,却并非因他周道昭如何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