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周遭近十里,依山借势,大大小小的宫殿楼台凹凸错落,勾心斗角。
婆婆沉吟了一会儿,道:“宣儿,你看他头顶、身上可有被炙烤过的陈迹?”本来这男童也叫做宣儿。
男童偷瞄了婆婆一眼,想要趁她不备,探手掏取他怀里的乾坤袋,岂料刚一伸手,却被她“啪”地拍中手背,忙又慌不迭地缩了归去,嘻嘻笑道:“婆婆,此人身上爬了条蜈蚣,我想帮他赶走”
许宣一凛,她的指头按住了本身的“太渊”、“内关”、“灵道”,蓄势待发,莫非这瞎婆婆竟是个深藏不露的妙手?
又听脚步声沙沙作响,一个稚嫩的声音叫道:“婆婆,这里躺了一男一女,也不知是死是活。”
王重阳踏浪奔掠,始终不见它浮出水面,又惊又恼。深吸一口气,直冲江底,凝神四下扫探,也发觉不到半点陈迹。
“宣儿,我跟你说过多少次啦,”婆婆脸一沉,“别人家的东西,毫不能拿。别说他还活着,就算是死了,那也是带到阴曹地府去的。你想要顺手牵羊,已经是大大不对;做错了,扯谎狡赖,更是错上加错。”
月光照在她的脸上,王重阳猛吃一惊,又奇又喜。
惊涛拍岸,巨浪冲天,水丝濛濛如雨。两侧尽是灰蒙蒙的山影,除了偶尔闪掠而过的灯火,甚么也瞧不见。
婆婆眉头稍展,叹了口气,道:“人的腿脚不能走路,最多不过是残疾;但如果从小走歪了路,那就万劫不复啦。”手掌似是偶然地他口鼻间一挥。
忽听绝壁上传来清越的笛声,婉转委宛,沐着月色,闻之尘心尽涤。循声凝睇,只见半山石岩上模糊站着一人,被树木遮挡,看不逼真。
如此溯游了十余里,一无所获,只得湿淋淋地跃出江面。却见左边山峦连缀,林木郁郁葱葱,掩映着城墙、角楼,竟似到了某座依山临江而建的城楼以外。
低头瞥去, 衣裳血迹斑斑,胸腹处有一道“丫”字形的伤口,已被细丝密密缝合。这才想起先前在塔底产生之事,又惊又疑又喜。
王重阳随之超出箭垛的刹时,一幅见所未见的雄丽气象当即扑入视线。
“素晴”循声绕过阴暗的山林,到了湖东一处僻静的宫殿。
第359章 真伪
过了半晌,山顶上传来似有若无的箫声,那人听了似是大喜,走到岩崖边,重又抬头吹笛。
*********
山顶上城墙迤逦,角楼高矗,“宋”字大旗在夜风中猎猎招展,应是临安皇城无疑。“素晴”去势极快,神不知鬼不觉地超出城楼,飞檐走壁,朝着大内宫城的墙楼掠去。
灯火光辉,仙乐飘飘。不时可见提着灯笼的美人、捧着茶食的宫女,在殿阁长廊里谈笑穿行分不清究竟是天上,还是人间。
感激“穿云箭神”烈云狂盟主的舵半赏与10张月票,威武!
整齐起伏的琉璃绿瓦,沐着月色,泛着翡翠般的光芒。湖渠环抱,舞榭歌台星罗棋布,红墙朱柱、白玉阑干掩映在花树、山岩之间。
男童忙三步并作两步,跳了下来,叫道:“婆婆谨慎!”抢身搀住她的手臂,谨慎翼翼地扶着她往下走。许宣这才发觉她眸子灰蓝,高低翻动,竟是个瞎子。
四周山林起伏,分不清身在何地,却见白素贞就躺在数尺以外,长睫紧闭,脸颊红润,呼吸均匀颀长,明显已无大碍,心中悬着的大石顿时落地。
那男童宣儿蹲下身,前前后后打量半晌,点头道:“没有。衣服上也只要些污泥和被树枝勾破的小口儿。”
“素晴”取出短笛,又婉转地吹了几声。那人影倏然放下长箫,推开窗子,烛光照在他白净儒雅的脸上,光彩抖擞,尽是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