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值得一说的是,大乾朝会法规中,没有一个条则明白规定了五品虚衔不能上朝,以往虚衔不上朝,只是不成文的端方,大师都习觉得常,但如果五品虚衔上朝,也不算违背法规。
这不是李瑞阳妄言,而是他的实在事迹,从那一刻起,他就明白,甚么诗坛双杰,都是虚的,只要实实在在的权力别人才会打心眼里畏敬你。
马晋悄悄转头,对着前面正跃跃欲试的李瑞阳点了点头,而后,活祢衡就顷刻跳了出来,指着一个正说着正欢的老头,开口就喷道。
人家颜易现在的职位可不一样了,上朝时,坐着放在景康帝龙椅左下侧的盘龙椅上,神情严厉,一副东宫储君的大派头,严肃非常。
在马晋往颜易和陈明水那边跑了两趟后,李瑞阳正式入职都察院,实职京畿道正六品侍御史,兼从五品巡按衙署副司务。
文坛中的名号再响,也就乱来乱来后辈的年青士子,如果没有失势的家世,一个实职知府说不鸟你就不鸟你。
在这里,马晋是打了个擦边球的,大乾朝会是五品以上官员才气插手,而这些官员全数都是实职,虚衔不入此列。
礼数参拜结束,就到了百官议事的环节,里里外外忙活一通,大半个时候就没了,而就在朝会序幕时候,一部分官员已经开端在当真思虑,一会下朝以后去鼎香楼吃驴肉火烧还是早茶点心时,那群不费事的人又把锋芒指向了都察院方才发言的某位御史。
要论文才,李瑞阳不太看得上马晋,马晋写的那些小说在李瑞阳看来,除了那《三国》还能看上一眼,其他的的确就是不知所谓,胡编乱造,妄为都城文豪之称。
固然起先其还因为脾气启事,非常别扭的表示推据,但在马晋大义凛然怒斥了其一顿,说甚么我这是为国举贤,非是图你甚么知遇之恩的套话以后,李大墨客便也顺坡下驴的承诺了。
以是,马晋此番开口要保举他入都察院,李瑞阳内心是有些动心的,不然以他的脾气,马晋替他把借口圆的再好,他也一定能这么轻松应下。
………
并且,驰名单多出来的官员上朝乃是常态,光是处所官回京述职上朝面圣的,每月就有几十个,都察院多一个李瑞阳算甚么。
不过,因为这个五品虚衔,李瑞阳便有了上朝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