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婆婆心善,你姑爷也叫你拢着了。”单凭逢春的家世和出身,她在姜家还没有善妒的资格,姜家姑爷不肯纳妾要通房,只能申明,一颗心全挂在了孙女身上,陶老夫人再度谆谆教诲道,“春丫头,你的日子现在虽称心安稳,但切不成浮滑娇纵起来,婆媳干系,伉俪情分,都要珍惜保护好,你这一辈子还长着呢。”
旁听观众逢春情里默道:陶景一样是个缺德爹。
陶老夫人沉吟半晌后,说道:“姚家满门清贵,若能结结婚家,那是逢兰命里有福,若姚夫人真瞧不上逢兰,我们家也无需上赶着,我们陶家的女人,哪怕是庶出的,还是能说到好人家,你大嫂行事慎重,必不会委曲了逢兰……唉,说来讲去,还是逢瑶最愁人,她阿谁脾气,如果进了显赫门庭,轻易肇事啊。”
“瑶丫头的脾气不好,又心高气傲,她受不住委曲,依我看,给她寻个差未几的夫家,夫婿的脾气要软和些,如果有甚么争论喧华,她也不很亏损不是。”到底是亲孙女,陶老夫人也盼逢瑶过的安稳顺利,“我相中过两家,给你三嫂提了,她找借口推掉了。”
“姚夫人应是中意铭哥儿的姑家表妹,就是春丫头的小姑子。”陶老夫人明智的阐发道,“那位姜家女人,是逢春婆母独一的闺女,长公主和亲家公也都极爱好的,如果讨了她做儿媳,姚家铭哥儿今后的出息,哪怕不是平步青云,起码也能一帆风顺。”
陶老夫人一幅恨铁不成钢的语气:“你三哥阿谁胡涂蛋,真是要愁死人,这么大小我了,是非不辨,亲疏不分,好端端的闺女乱许人,不相干的人,他倒帮的勤奋。”
陶老夫人偏疼倚严峻儿媳,并非毫无启事,曹氏筹划家业,孝敬婆婆,样样在行,便是两个非亲生的庶女,也是用了心机教养,陶老夫人看着宗子房里一团和蔼,焉能未几爱好一些曹氏。
陶璧忙竖耳谛听,只听陶老夫人接着道:“逢则媳妇你也见过,生的是个美人,她阿谁mm只怕也错不到那里去,襄阳王极喜美色,对那康家丫头倒也颇宠。”顿了一顿,陶老夫人才道,“襄阳王的子孙中,多酒色之徒,见了康家丫头那样的美人,岂有不起意的……”
亲上加亲,无益处,也有弊处,如果女人端庄懂事,自是功德,若那女人放肆放肆,不敬婆婆,不尊夫婿,动手管束的狠了,不免有碍亲戚情分,如果不加以束缚管束,那还过不过日子了……陶璧蹭着母亲再道:“环丫头性子软,姐姐聘了她给本身的庶子,还算两相得宜,瑶丫头还是算了,我宁肯要兰丫头,也不想要她当儿媳妇。”
提起两个孙女的子嗣之事,陶老夫人又一次肝火上涌,压下心中肝火,温言欣喜逢春:“这后代之事,你也别太心急,给你诊脉的那位乔太医,医术极好,你放心保养着,后代的缘分若到了,挡都挡不住,只是……你婆婆和姑爷那边,没说甚么不好的话吧。”
陶璧面露不屑道:“这也太缺德了。”襄阳王都那么大年龄了,待他两腿一蹬,那女人后半辈子也算完了。
陶璧口气悠悠道:“若她俩是大嫂亲出,就凭咱家的职位,配个天孙公子也使得,不过,大嫂也算非常刻薄了,逢蓉的公爹虽从永宁伯府分了出来,但她公爹宦途不错,姑爷也挺长进,她婆婆没有嫡子,拿她姑爷当亲子养大的,逢蓉一进门又生了儿子,日子过的也算红火了……唔,逢兰只比逢瑶小一岁,她的事有甚么端倪么?。”
打发人散了后,福安堂便只留了陶老夫人的嫡女陶璧以及逢春,陶璧在平辈中排行最末,算是陶老夫人的老来女,本年刚过三十岁,生有一儿一女,因女儿还未出嫁,以是这些年来照就回娘家,至于陶老夫人的另一个庶女陶绵,因女儿已嫁人,明天要接待姑爷,便没回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