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及于此,卫燃将金属本子供应的那组坐标输入到了电脑里,一番对比以后总算肯定,这个位置就在勒热夫郊野的一片丛林里。
写到这里,金属羽羊毫另起一行,写出了一个位于莫斯科的详细地点,以及一个叫做谢尔盖的名字和一串电话号码。除此以外,这羽羊毫还分外供应了一组详细的坐标。
此次获得的,除了一条苏军大氅,以及一双二战德军遍及设备的皮质行军靴以外,那双擦得锃亮的长筒皮靴里,还各自塞着一块丰富的裹脚布。
但这双靴子的鞋底却要稍稍丰富了一些,就连镶在鞋底的防滑钉看起来也要更加的坚毅耐磨。
悄悄翻开这个比A4纸还大一圈的塑料皮本子,卫燃发明,除了第一页手写着“苏联赤军第31个人军,第220步兵师第673团”的字样以外,厥后的每一页上,都牢固有四张苏联赤军兵士的单人照,这些单人照的上面,还用暗蓝色的钢笔笔迹写着一个个地点,而在这四张照片的中间,则是一个烟盒大小的纸袋子,内里装着对应这四张照片的底片。
邮差雷夫里、护士拉诺及偷袭手达尼拉,于当天遭受德军巡查队,为保护火炮观察员安德烈接踵捐躯,其尸身由护林员乔亚带领林场砍木工抢回,合葬于勒热夫郊野松林。
但站在一个曾经长久经历了那场战役的亲历者角度,明天的勒热夫对于火炮观察员安德烈,对于偷袭手达尼拉和战地护士拉诺,对于阿谁年青的邮差雷夫里、对于瓦连京连长批示死守阵地的那些兵士来讲,或许已经是翻天覆地一样不敢设想的窜改。
直到一曲广陵散弹完,心境安静了很多的卫燃慢悠悠的收了古琴,再次搓了搓脸,随即翻出了不久前卡坚卡送给本身的条记本电脑。将勒热夫疆场上产生的事情以近乎流水账的体例一一记录下来,随后又连上扫描仪,将金属本子里的底片,以及那秘闻册里的底片,和每张照片里那些赤军兵士的名字、家庭地点,全都敲进了同一个文档里。
金属本子的第16页,那张羽羊毫绘制出来的图案已经变成了一张吵嘴照片。这张照片里,躺在担架上的兵士本来恍惚的面庞也变得清楚了很多,能够模糊看出恰是拉诺护士。
跟着车子穿过高出伏尔加河的大桥分开郊区,窗外的风景也变成了丛林被砍伐殆尽后呈现的耕地以及零涣散衍的厂房。至于二战时因为德军的大肆粉碎留下的陈迹,现在他能找到的,也只剩下了分开郊区前看到的那几座记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