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皱眉问道:"我父祖遇害时的景象到底如何?"
春晴方才己有些讹夺,让赵远抢了先。此时不敢再顾男女之防,忙上前解去费权捆绑,扶他坐到一边的桌案前面。
赵胜号令李同说道:"你带人守在这里,除了孟氏、赵玉和赵高以外,书房表里之人一个不准分开,也不得与外人打仗。"
李同先行了一个揖手之礼,说道:"夫人言重。此乃君上所命,李同不过奉令行事,略尽情意而矣。"
李同业礼应诺道:"夫人放心,李同晓得轻重,定会妥当安排好费使者起居安然。"
费权仍然点头说道:"公子相问这些环境,于情于理,我们都是该当详细奉告的。但我只是一名军人,所知未几,不敢胡言误导了公子。还是等我家公子到了邯郸后,亲身来奉告府上吧。我家公子赢响是鹿公季子,是咸阳城中,人尽皆知的智勇少年。举城都称呼他是天御使,咸阳少庭尉。他身份高贵,又知平阳君遇害前后诸般详情。昭王命他为使臣东来赵国,就是要说清此事,制止秦赵两国受别人蒙骗,产生曲解。本来放郑朱回赵,使团带他同业,让他亲身查验了平阳君尸身和遇害现场,亲身主持了骸骨火化之事,就是让他来作个干证。但他在邻近邯郸时又俄然他杀。这真是,唉。秦赵之和,恐非各国所愿啊。"
费权轻揉双手,也不睬脸上血迹和伤口,双手执杯,遥向赵玉举杯表示,便一饮而尽。放下酒杯,又看了看李同和赵高母子,这才答复赵姫说道:"赵使连番遇害,赵国君臣之怒,我感同身受,岂敢有怨。但这两起事件确非我大秦所愿、所为。昭王对平阳君的才调操行非常赞美、非常恭敬。在两国和约达成以后,秦国君臣多次相邀平阳君,一同宴饮欢聚。昭王还当着群臣面前,与平阳君亲口议定了子楚君上和夫人婚事。听闻平阳君遇害,昭王大怒,亲命鹿公彻查此事。子楚君上更是一向以翁婿之礼相待平阳君,每日存候问候,陪侍起居。获得昭王战役阳君许婚后,子楚君上广扩府宅。他那么沉稳的人,却每日里喜形于色,还闹出了一日三拆府宅这般笑话。听闻平阳君死讯,子楚君上既怒且悲,以翁婿之礼,给平阳君办了衣冠祭。平阳君身后哀荣,颤动咸阳,满朝权贵皆与参祭,无一遗漏。"
费权起家行了一个揖手之礼,感激道:"有劳夫人看顾,费权感激不尽。我没甚么要求,只是这桌上之物可否还我?"
赵胜又与赵章说道:"三哥,你我需立即入宫,面见大王。别的,朵尔欢信使也快到了,按理应报到你行人署,你派人去过问一下,如信使到了,直接带去王宫。"
实在赵胜在看到那玉佩时就晓得,秦使派人来找的是赵玉,并非是他们。他为赵高袭爵,己与赵玉产生抵触,他不介怀在这些小事上略加帮忙,和缓一些与赵玉之间的干系。方才赵玉送客,冲他一笑,这是己经领了情,他一番美意,己得回应。
李同报命,赵玉也在一旁点了点头。
费权此时坐起家,望了望屋内世人,不睬赵高扣问。
赵玉起家,取过中间案上那枚玉佩,细心瞧了瞧,轻声说道:"父兄遇害,远在千里以外,事涉各国纷争。我们又怎能轻信人言?等秦使来后,且听且看吧。"
又转对李同说道:"父兄和郑大夫之死,迷雾重重。事情本相影响秦赵存亡,事关天下权属。在事情没有定论之前,秦国使团中的人,万不成再出事端。"
不等赵高持续扣问,赵玉端杯遥敬费权道:"害费君受此皮肉之苦,吾之过矣。吾敬费君一杯,还请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