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人中,站得最靠前的是祁氏的族长祁翁,他容颜衰老,髯毛稀少,人虽老迈,却还是站立笔挺,回绝了儿孙请他坐劣等候的哀告。
站在最前面的是祁县县令和校尉,他们是本县政、军一把手,县令手里拥着驱逐上官、朱紫的“慧”,也就是扫帚,校尉则不竭垫脚翘首以盼,二人一面等候,一边也在窃保私语。
未曾想,长安君随即便问祁翁道:“素闻县内有祁大夫庙,我对祁大夫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公忠德行钦慕已久,可否请祁翁带我入庙拜见一番?”
对于长安君的到来,祁氏内部也是群情纷繁,祁翁那位去过邯郸、河东的二儿子祁仲平便道:“我听闻,平原君在领地进步赋税,又规定,封地假贷,百姓只能管他来借。”
百姓都在传言:“祁有事,问三老。”这县三老,就是祁翁担负的,这么多年以来,他一向谨慎翼翼地在邯郸派来的县官和家属好处间保持均衡,还要对付秦国两次对祁县的占据,以及日趋严峻的盗贼匪患,可谓煞费苦心。
县官任期最多三五年,可封君只要不被剥夺领地,但是要十年二十年待下去的啊,一不谨慎,还能够传给子孙。
这一日一大早,天赋蒙蒙亮,祁县城门就大开,百余县卒仓促忙忙地开了出来,摆列在门路两侧,摈除那些稀稀拉拉的县民,不准出入。厥后,一大群或着玄色官服,或穿上好细葛深衣的士人便乘车骑马出来,在城门外站立等待。
眼看祁县终究从两次战役的凋敝里规复过来,本身也儿孙合座,祁翁就要松一口气时,却俄然得知,祁县被划给太后爱子长安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