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茶社遇见的那名落魄墨客,孙元化又向锦衣密探听起城中官学之事。密探对此又是讽刺又是凝重,“反贼花了大代价兴学办校,真的是几万几万的银子撒下去,眼都不眨。可他们招揽的门生真是甚么人都有,从五六岁的孩童到五六十的老叟,都能够去。
传闻孩童免费教诲,还补助每日三餐。年青人也免费上学,供应中晚餐。老年人旁听,不供应照顾。学得好的另有银钱嘉奖,有白花花的银子拿。
孙元化来天津,带百多两银子美满是用心的。这些银子如果被反贼抢了去,他反而要高兴,觉着反贼也不过如此,长此以往也得腐蚀出错。可反贼平常的守城军士竟然不为所动,他又觉得这是少数反贼骨干高风亮节。
反贼的报纸上就对劲吹嘘,说甚么仅仅办学一年就培养了两万多初小学历者。这些人进工厂,下地步,参军从戎都能更快更好的应用所学,为反动大业供应有力支撑。还说甚么本年教诲投入将进步到五十万两白银,培养五万初小学历者。”
“赚呗!”锦衣密探苦笑乐道:“反贼不但善于剥削官绅,收税也特别多。这堆栈畴昔三十税一,如果衙门里有人照顾,给个几两银子就不消缴税了。可反贼不但收税多,还特别来劲。前不久这里的掌柜试图做假账不交税,成果被当场看破,罚款三倍。
锦衣密探重重的点点头,“这点是真的。比来天津这里笔墨纸砚的买卖特别好做。都城那边很多王公侯爷都想尽体例水路运来多量货色,江南那边从漕运海运而来的船只也渐渐增加,售卖的货色中有大量纸张。别的山东文教昌隆,做这类买卖的贩子也赚翻了。”
孙元化对此还是不解,“‘反动军’有钱竟然不扩武备战,反而用来教书育人。他们本在辽东瘠薄之地,到了天津也没多久,真有这么多钱?”
锦衣密探说到这教诲是又恨又怕,“天津这里办学时候还短,看不出甚么影响。可辽东四卫那边已包办学一年,传闻效果卓著。只要上了反贼的书院,根基就是铁杆贼人。我们锦衣卫派人暗中策反必然被告发。
我传闻那机器还只是甚么实验品,背面另有犁地播种一体的机器,更加费事。大人如果不信,大可去城外的个人农庄看。反贼对这事不但不讳饰,反而死力鼓吹。说甚么鼓励‘发明缔造’,要让工匠从畴昔的苦哈哈变成有钱人。”
再一个赢利的大项便是铁。大人应当晓得,这反贼兵甲极好。可他们卖的平常刀具,铁器也极好。我们这堆栈后厨一口气买了十几把菜刀,全都好用的很,又轻又利,可谓宝刀。可就这类好东西,现在只要二角银子便可买一把。
看孙元化点头,锦衣密探也没了脾气,“大人,这事别人跟我说时,我也不信。天下如有这等好东西,可省下老迈事了。我家畴昔也是农户,每年春耕都极其辛苦。一家几代人下田播种,真是要把人的腰都累断。可现在那机器就在地里推着走就把活给干了。
孙元化听得心头砰砰乱跳,暗想本身此次来天津是来对了。他精通西学,于机器锻造之道有所善于。只要能偷师学艺,他还真有能够搞个大明朝的自强之路。
孙元化又问道:“反贼对教书育人如此大投入,其他方面的投入只怕也不会少。五百万两看似很多,可如此花消只怕也撑不住多久。万一那天没钱了如何办?拷掠处所得来的银两毕竟会耗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