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这个历史挺靠谱1:袁腾飞讲中国史上 > 04. “汉化”辅导班
北魏爱兵戈。北魏为甚么爱兵戈?官员没有俸禄,你想挣钱靠甚么?出去兵戈,抢下战利品是你的;再一个靠剥削百姓。官员没有俸禄,以是北魏老得兵戈,顿时民族嘛。皇长停止鼎新,清算吏治,我给你们发人为,别整天出去兵戈了。你一发人为,我不消兵戈,我不消冒生命伤害,我也能挣着钱,我疯了还每天出去兵戈?兵戈不免阵前亡,哪天一不留意再砍着我,我干吗老干这事?以是尚武的民族就从马背高低来了,越来越平和了。包含厥后辽、金这些民族都是如许,都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本来很爱兵戈,厥后为甚么不爱兵戈了?有人为挣了,用不着了。
皇上一看,王爷们确切年龄已高,这么折腾确切分歧适。但是题目是,我们往前走另有一半的路程,往回走也是一半的路程,不如我们别走了,如何走你都是一个死,往回走你更得死,往前走好歹气候越来越好,往回走气候越来越坏,干脆咱就在洛阳定都吧。叔叔、大爷们内心骂着娘,只好如许了,总比上南边死半道上强吧。因而,都城就定到了洛阳。上古期间,一说中国如何如何,这其中国指的就是长安洛阳,谁占这里谁就是中国。以是现在谁是中国?北魏是中国,东晋就不是中国了。两边相互骂阵,东晋管北魏叫索虏,你们头发都束小辫,以是你们是索虏。而北魏骂东晋是岛夷,你们都是岛上住的蛮夷,你们这帮人海边捕鱼的。两边都以为本身才是正统。孝文天子迁都到洛阳以后,完整跟汉族打成一片。东晋还说他是索虏,孝文天子感受很愁闷,如何办?不准索了。
第四,迁都洛阳。北魏的都城最早在盛乐,就是明天的内蒙古和林格尔,然后迁到了平城,平城就是燕云十六州当中的云州,即明天的山西大同,位置也较偏僻,最后才迁到洛阳。
汉族人的衣服“Y”字领,没有扣,靠腰带。少数民族是小圆领、“一”字领,唐朝的打扮就很较着学他们,改成了小圆领,乌纱、幞头也代替了本来的峨冠。唐宋的天子穿的衣服都是如许。到了明朝的时候,皇上只要祭祖时才在脑袋上顶一个大搓板,挂一串算盘珠子,脑袋好几十斤重,平时都戴乌纱了。峨冠博带的大号衣也只要祭祖才穿,平时不穿了。到清朝更不消说,一水的都是满装,以是明朝的遗民损清朝人,说脑袋前面弄一根孔雀翎,衣服上除了飞禽就是走兽,的确就是衣冠禽兽。说归说,但是人家的衣服窄衣箭袖,兵戈、出产的时候就是便利。
北魏同一之初,只是毁灭了一些敌对政权,对这些遍及存在的宗主没法肃除。为了稳定统治,便于征徭征税,因而就采纳让步政策,承认宗主对于包荫户的节制和奴役,并且以宗主对于包荫户的统治作为处所基层政权,以世家大族为宗主,督护百姓,因而构成宗主督护制① 。宗主在政治上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盘据权势,宗主节制下的包荫户多数没有户籍,他们只是宗主的私家人丁,任凭宗主剥削和奴役,国度不得征调亦不无能预。这类轨制只对大地主有好处,对泛博农夫只要痛苦,没有好处;对封建国度来讲,只是为稳固初建立的政权而采纳的权宜之计,对赋税的征收和徭役的调发都极其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