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岐州出了大题目,可秦琼父子一到,发挥雷霆手腕,也是敏捷的稳住了蝗情。
当年李渊拿窦家来跟五姓七家比,现在李世民拿建国宰相窦威之子窦恽来代替荥阳郑氏的郑元璹接任岐州刺史,很较着这个挑选不简朴。
秦琅在岐州打了很多白条,此中有常平仓高价收买贩子之粮,有向富户地主们征收的粮食款,另有向百姓以蝗换粟打下的白条。
房玄龄拿着个小本子过来汇报,李世民点头。
唯有这个荥阳郑氏,现在被李世民死盯着不放,一次又一次,有机遇就踩几脚,从郑玄礼到郑善果再到郑元璹,连带着郑元珣、郑元琮、郑善愿等也都被天子找机遇清算过。
可天子却连连点头。
因为岐州刺史固然是郑元璹,但现在在岐州都战捕蝗的倒是平章事秦琼和镇抚使秦琅,这两位是绝对的天子亲信元从,毫不成能在这类事情上欺瞒于他的。更别说,秦琅有详细的数据报上来,而李世民也通过百骑加以左证。
“陛下,关内多州都连续上报有飞蝗开端成虫腾飞,但集群并不大,临时不构成威胁。”
此中岐州独占了一面屏风,上面的数字每隔两个时候更新一次,每次窜改都让李世民极其对劲。
他要借此事,狠狠的再杀一杀那些士族的傲气,现在是新朝新期间了,如果还敢不敬天子不敬朝廷,那了局就如郑元璹一样。
李世民已经临时打消了常参早朝,这类例行式的朝会对于眼下的局势来讲,并没有甚么帮忙。跟着蝗虫的迅猛演变,李世民现在整天都呆在政事堂。
不过窦威出任宰相没多久,便病死了。
虽说都是山东士族,可荥阳郑氏的郑元璹郑善果等人虽号称荥阳郑氏,实际上他们数代就迁入关中长安了,更早前则是迁入洛阳。他们是五姓七家,是顶级士族魁首,历城房家则跟历城秦家一样,只是庶族豪强,勉强称一句小士族。
可李世民却坚信不疑。
这倒是个好人选,只是李世民思虑很久,还是点头。柴绍虽是他姐夫,可柴绍在此前他与建成的争锋中,没有站在他这边,始终让他有些耿耿于怀,特别是柴绍带兵能打,治地又有方,在岐州还素有声望,这不免让李世民有些顾忌担忧。
这个数字,一度为封德彝和王珪等几位宰相参政们思疑,实在是太惊人了。
窦炽一家都以英勇能战着名,偏窦威倒是偏好文史,曾经还被族中兄弟们讥为书痴,可他在隋朝得宰相李德林保举退隐,从秘书郎做起,任期满后都不肯调离秘书监,一心研讨学问,而他的那些族中兄弟们都因军功而权贵,大师又耻笑他,你莫不想成为贤人?窦威笑而不答。
数量一样惊人。
房玄龄对于天子的定调没做辩驳,究竟上房玄龄跟郑元璹等就不是一个战壕里出来的。
窦恽的父亲窦威,为唐初的宰相,任过内史令。他祖父窦炽是隋朝的太傅、邓国公。窦威是窦穆皇后的堂叔,是以李渊都要喊窦威一声叔,李世民要喊窦恽一声表舅。
既然要脱手,李世民就决定狠一点。
“臣觉得秦琅倒是能吏干臣,眼下批示治蝗也是结果凸起,抚民有力。不如,以秦琅检校岐州刺史?”房玄龄保举秦琅。
不过眼下李世民固然头疼今后这些白条若那边理,可现在临时还顾不上这些。
河南窦氏三房,魏周隋唐可谓四朝外戚,天子较着是感觉自家亲戚更可靠一些。
到本日为止,秦琼秦琅父子入岐州十二天,前后捕得蝗虫超越八十万石,岐州做为京畿三辅之地,人丁数远高于别的州,虽不如长安百万人丁,可也有近三十万口,这么算下来,均匀每人捕得蝗虫两石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