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例赴宴这类事,只要台湾公主能进。从台湾来投诚的年青公主,是眼下台湾当家郑经嫡妻的幼妹,不过十七岁。倒是彬彬有礼的模样,规端方矩给仁宪皇太后存候,“臣女唐凌,见过皇太后。”
四喜一顿,“回公主,四喜没有当主子的命。”
四喜皱眉,“公主,皇太后不也非常心疼您吗?”
“敏儿啊,”仁宪皇太后皱眉,“你就这么不想嫁人?”
仁宪皇太后摇点头,“没有,未得传召,寿康宫岂是想来就来的。”
“就是没有嘛。”端敏公主哀怨道,“儿臣都不晓得贺欢一小我是甚么滋味,就这么稀里胡涂嫁了,儿臣不甘心。”
竟也一番谈笑晏晏。未曾想唐凌年纪悄悄,却见地辞吐远远超越同龄人,甚得仁宪皇太后欢心。只不过唐凌言行谨慎,端敏公主固然与她是同龄人,却赏识不来唐凌这番做派,因此感觉此人实在无趣,便提不起兴趣来。晚宴毕,端敏公主又跑去找四喜玩,仁宪皇太后深感无法,只说,“端敏公主被哀家宠坏了,失礼之处还望唐女人不要见怪。”
“……啊……”端敏公主嘲笑,“瞒不过皇额娘慧眼如炬。”
灯光映照在她脸上,像是一场梦。
“我觉得,你再也不会返来了。”方才过完二十九岁寿辰的仁宪皇太后,终究信赖现在不再是梦,这小我是真的返来了。她哽咽不已,像个孩子一样扑在来人怀里,“我觉得,你再也不会返来了……”
“太后亲身教诲,端敏公主必然不落旁人。”唐凌对皇太后福了一福,却话锋一转,“启禀皇太后,臣女有个不情之请。”
“是啊,皇额娘固然心疼我,可我身为公主,到了出嫁的年纪,倒是皇额娘也没体例的。”端敏公主又叹一声,“不像你,只是个主子,是去是留只要静太妃一句话。”
仁宪皇太后感喟,摸着她的头不说话。远远地,就瞥见静太妃又去帮四喜莳花,四喜昂首瞥见来人,笑的眼睛都弯成新月,傻里傻气,惹得静太妃嗔笑,“笑这么傻。”
“额娘?皇额娘?”端敏公主晃了晃仁宪皇太背工臂,“皇额娘,您听到我在说甚么了吗?”
“梅花?是这个季候种的?”
“回公主,刚入秋时能够种,来年春季也能够种。不过种子不好服侍,要抽芽着花最好是春季的时候种。”
康熙二十六年,太皇太后崩逝,享年七十五岁。
“人家是逃命来投诚,是没体例的事情。”
康熙五十六年十仲春丙戌,仁宪皇太后崩,享年七十七岁。
四喜昂首,望着端敏公主笑笑,“回公主,这是腊梅。”
“马上,”仁宪皇太后不由得捂住心口,节制不住颤栗的声音道,“宣她进宫。”
“苏甚么?”
端敏公主莞尔,“真是忠心。”她摆摆手,“不跟你说了,传闻皇上客岁派到台湾议抚的使臣返来了,本公主恰好去看看。哼,”她嘀咕道,“说不定,哪天我如果没体例,还能够逃到台湾去,就不会被烦着嫁人了。”
寿康宫灯火透明。蔡婉芸难以置信的望着来人,震惊半晌,终是低下头按住情感,接着悄无声气地表示统统人都退下。
六十年光阴如流水,不知不觉青丝变白发。
仁宪皇太后怔怔地望着她,抬抬手,却不敢碰她,“……你是谁?”
仁宪皇太后眉心一跳,低头看她,“你故意上人了?你如故意上人,哀家为你做主。”
端敏公主又问,“四喜,你有没有想过嫁给一个快意郎君?”
没等太后召见,台湾公主竟上疏求见仁宪皇太后。早已将此事放弃脑后的端敏公主,这才传闻,早在寿诞之前,台湾公主就已经求见很多次。可惜人生地不熟,托人倒霉,并未上达寿康宫,太后毫不知情。端敏公主闲来无事,听闻此事感觉猎奇,又对仁宪皇太后重提。因着原就承诺过端敏公主,仁宪皇太后当即下旨,召台湾公主入宫觐见。不过为防高耸,仁宪皇太后因而请台湾公主来赴晚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