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十大禁毁小说文库 > 第89章 樵史演义(26)

我的书架

众官具狱词奏上,竟供称:“高阳人王之明,系王鼎孙。家破南奔,遇高梦箕家人穆虎,教以诈冒东宫。非出己意。”当时马士英既病在寓,大学士王铎等面奏此事,弘光亦泪道:“朕未有子,东宫果然,即东宫了。”次日高梦箕也不知真假了,上本说:“奸谋已露。”御史陈以瑞又上奸宄诡计一本,弘光批道:“王之明好生护养,勿骤加刑。俟警告天下,愚夫愚妇皆已明白,然后申法。”又次日,都察院掌院李沾,粘示通衢:“王之明冒充太子。”也有信的,也有不信的。恰是:

话说国事如此,就有那很多奇事生出来了。那妖僧大悲冒称定王争立一事,弘光命刑部拷讯,系是诈伪。复批九卿科道,都在都城隍庙会审。一毫影响也没有,口里连累吴郡两乡宦,越越暴露诈冒的马脚来。合词上本,顿时斩首西市。

且说江上奸人出没,乱兵纵横,乃至商旅堵塞。大铖借此为由,不管好人歹人,都作奸人拿了,动不动酷刑毒打。江北一带,鸡犬不宁。

《风入松》

只恐潜龙果非谬,便愁翼虎复成灰。

权尚书锋芒太露仲冬时节雨初收,新日罩重楼。闲中翻驳金陵事,情悄悄双锁眉头。南鸟孤飞尽处,长江千里悠悠。

江北江南尽标兵,长江一望路悠悠。

伤情不觉垂双泪,触忌同时赴冥途。

时有马士英奏准,各州县童生每名纳银三两,得赴提学官亲试,以助军兴。近京州县,竟有半纳半考,不肯依旨报纳。都道一概纳银,真才藏匿;考的自考,纳的自纳,又不失真才,又不逆旨意,才为分身。那些肯纳银的童生,又筹议道:“半考半纳,我们进学越难了;我们纳银子,也是丢掉了。不如还是去考,夹个分上倒好。”垂垂没人纳银子了。马士英得了此信,道州县官不遵旨意,非常发恼。阮大铖道:“这都是复社少年勾惹民气,为东林羽翼。除尽了这班为头的,如徐汧、文震亨、杨廷枢、吴应箕、刘城、沈涛民,不过一二百人,没那假道学,就好做事了。今老阁台须查近京不遵旨意的州、县官,参处一两员,人才不敢违拗。”马士英查出竟不出示令童生纳银的溧阳知县李思谟,特本参劾。蔡阁老只票撤职,马士英道是太轻。弘光特旨,令降五级。李思谟慷慨辞任,大家觉得荣过入阁,自愧不及。有诗为证:

燕京烽火连车马,旧国衣冠半楚囚。

春燕返来非故主,夜乌啼处是新愁。

《临江仙》

不幸江上屯兵者,空缺月明吹洞箫。

赎锾原为有罪开,遴才用贿辱西台。

这桩事体才完,又闻得有太子遁居浙江处所,弘光甚觉得骇。阮大铖晓得了,献策与马士英,须天子密遣内官召来南京,好作商讨。又须批在礼部,先将先帝太子并永定二王俱赐谥,以绝众望。弘光欣然允行。

大铖与东林为仇,恨那文震孟系讲学一派的人,故辅温体仁又是震孟的紧敌手,遂唆吏部尚书张捷,特上一本道:“故辅温体仁,清执忠谨,当复文忠之谥。顾锡畴以私憾议削。文震孟宜改谥,不当与体仁并列。”一时朝臣都把舌吐道:“天子偏安一隅,若贤奸乖舛,一旦至此,何故建邦立治!”马士英晓得公道不平,只得票本上略示补救。弘光批道:“温体仁准复谥。文震孟免议。”

话说朝廷大权尽归马士英,士英大权尽归阮大铖。就是张捷、杨维垣,不过依声拥戴,做不得非常主张。一日尚书张捷奏请,成国公朱纯臣应照张辅例赠王。只因马阮有了线索,弘光竟批允了。一时哄然都道:“纯臣开门延贼,又首倡劝进,为闯贼辈声罪所诛,何得身后赠王?既纯臣可赠王,光时亨、周钟等,也不消拟大辟了。”御史黄耳鼎急上一本道:“解学龙法律大臣,纳贿党逆,如光时亨、周钟、方允昌、项煜等议缓议赎。岂古者三宥八议之道,进于此者?张缙彦昂首贼吏,延喘偷生。皇上重以节钺,优游数月,不规复守土,高杰之变,单骑夜逃。乞付法司,治以弃地误国之罪。”士英飞骑与大铖商讨票本,弘光听了他们言语,竟诏勿问。合京纷繁群情,甚是不平。

推荐阅读: 阎罗令     重生都市魔帝     我当大哥那些年     穿成男主那宠上天的闺女     帝宠:农门锦绣妃     至尊狂兵俏总裁     唇唇欲动:早安,卓先生     女权至上的世界     总裁大人追爱攻略     奶爸农场     名门虐爱:首席的合约情人     都市全才高手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