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下午3-5时(即“申时”)。这时候,猴子最喜好啼叫,声音拉得最长,最宏亮。以是申时属猴。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龙:凌晨7-9时(即“辰时”)。传说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龙是神话中的植物,因而辰时属龙。
明朝大学者胡俨撰写的十二生肖诗,不但顺次嵌入生肖名,并且一名一典,很有情味。诗云:
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
十二生肖最早见于天下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小雅・车攻》曰:“谷旦庚午,既差我马。”又见于《礼记・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气。”十二生肖之说,究竟产生于何时?有史料云:它最晚应构成于汉朝。其根据是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云:“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云:“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申,猴也。”共提出十一种生肖名。加上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中有“吴在辰,其位龙。”刚好补上了“辰龙”,而成全了十二生肖。可见在东汉十二生肖已经构成。至于十二生肖的利用,起码在南北朝期间就已经呈现。北史《宇文护传》记录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内容是:“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由此可见当时官方已遍及利用十二生肖记录人的生年了。
蛇:上午9-11时(即“巳时”)。传闻这时候的蛇不会伤人,也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浪荡,多埋没在草丛中,如许巳时就属于蛇的了。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狗其怀屋外,猪蠡窗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