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大地任其纵横,来往快意,莫不猖獗。
尤以初期建奴和明廷的战役最光鲜。到了黄台吉立国以后,建奴逐步势大,方才与明廷正面对攻。
大帐当中,将官如云。多尔衮立在上首,面前吊挂一幅庞大的舆图,舆图上关宁一线的态势一目了然。洪承畴屈身站在多尔衮身边,正与众将官讲解情势。
这些逻骑行迹并不非常隐蔽,乃至在他二十万正兵、三十万包衣面前,另有耀武扬威之嫌。
进占这四周寨堡,第一个是摸索山海关的反应,有作鱼饵的味道。若山海关的反应合适多尔衮的企图,主力雄师必然会往山海关持续挪动,而这四周寨堡就会成为主力雄师的后防地,或者说如果败北,这四周寨堡就是退路,是反对追兵的停滞。
是以在安排好四周寨堡的军事部置以后,多尔衮话音一转,便又落到前屯卫上来。
这是东虏有史以来最大范围的战役,单只此一地,触及到的总兵力就达到五十万之巨!
但战役的体例,会跟着局势的窜改而窜改。
然此时却又分歧。多尔衮没法坐视神州新朝的生长,因为他晓得,一旦汉人的新朝生长起来,周边的蛮夷便会每况日下,满清是神州周边权势最大的族群,必首当其冲。
东虏对明的战役,向来以神速著称。前四次入关,内应外合,摸准明廷头绪,每以精骑突进,令明廷防不堪防。
在八里铺和铁场堡之东,三山营之西的这段间隙中,从北到南,有四座寨堡。别离是:背荫障堡、永安堡、高岭驿和广宁中前所。
满清建奴的主力大帐设立在三山营堡,这里曾是明廷的驻军兵镇。不过自嬴翌灭明以后,山海关外除开前屯卫这一个较大的兵镇,其他的小寨堡都放弃了。
因而才有了多尔衮的国运之战。
当然,将汉八旗和朝鲜诸部兵力放在前面,也有为满蒙八旗挡灾的企图。这也是不言而喻的。
松锦之战后,洪承畴被俘。后降鞑,归于镶黄旗的包衣牛录。彼时黄台吉对其极防备,一向未曾加以任命官职。黄台吉死,福临继位,多尔衮建议国运之战,晓得事关严峻,而洪承畴很有军略,又最知汉人秘闻,因而启用之,随身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