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周鲂之子处,体力绝人,不修细行,乡里患之。处尝问父老曰:“今时和岁丰而人不乐,何邪?”父老叹曰:“三害不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父老曰:“南山白额虎,长桥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所患止此,吾能除之。”乃入山求虎,射杀之,因投水,搏杀蛟。遂从机、云受学,埋头读书,砥节砺行,比及期年,州府交辟。
三月,立皇子祗为东海王。
冬,十仲春,丁亥,追尊宣帝庙曰高祖,景帝曰世宗,文帝曰太祖。
吴掘地得银尺,上有刻文。吴主大赦,改元天册。
吴大司马陆抗疾病,上疏曰:“西陵、建平,国之蕃表,即处上流,受敌二境。若敌泛舟逆流,星奔电迈,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县也。此乃社稷安危之机,非徒封疆陵犯小害也。臣父逊,昔在西垂上言:‘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如有不守,不但失一郡,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臣前乞屯精兵三万,而主者循常,未肯差赴。自步阐今后,益更耗损。今臣所统千里,外御强对,内怀百蛮,而高低见兵,财稀有万,羸敝日久,难以待变。臣愚,觉得诸王幼冲,无用兵马以妨要务;又,黄门寺人开立占募,兵民避役,逋逃入占。乞特诏简阅,统统料出,以补疆场受敌常处,使臣所部足满八万,省息众务,并力备御,庶几无虞。若其不然,深可忧也!臣死以后,乞以西方为属。”及卒,吴主使其子晏、景、玄、机、云分将其兵。机、云皆善属文,名重于世。
八月,已亥,以何曾为太傅,陈骞为大司马,贾充为太尉,齐王攸为司空。
帝得疾,甚剧,及愈,群臣上寿。诏曰:“每念疫气灭亡者,为之怆然。岂以一身之歇息,忘百姓之艰巨邪!”诸上礼者,皆绝之。
秋,七月,丁酉朔,日有食之。
吴比三年大疫。
六月,乙未,东海王祗卒。
世祖武天子上之下
吴历阳山有七穿骈罗,穿中黄赤,俗谓之石印,云:“石印封发,天下当承平。”历阳长上言石印发,吴主遣使者以太牢祠之。使者作高梯登其上,以朱书石曰:“楚九州渚,吴九州都。扬州士,作天子,四世治,承平始。”还以闻。吴主大喜,封其山神为王,大赦,改来岁元曰天纪。
泰始九年癸巳,公元二七三年春,正月,辛酉,密陵元侯郑袤卒。
杜预以孟津渡险,请建河桥于富平津。议者觉得:“殷、周所都,历圣贤而不作者,必不建立故也。”预固请为之。及桥成,帝从百寮临会,举觞属预曰:“非君,此桥不立。”对曰:“非陛下之明,臣亦无所施其巧。”
之前太常山涛为吏部尚书。涛典选十馀年,每一官缺,辄择才资可为者启拟数人,得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之。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肆意,言之于帝,帝益敬爱之。涛甄拔人物,各为题目而奏之,时称“猴子启事”。
吴中书令贺邵,中风不能言,离职数月,吴主疑其诈,收付酒藏,掠考千数,卒无一言,乃烧锯断其头,徙其家眷于临海。又诛楼玄子孙。
蒲月,以何曾领司徒。
湘东太守张咏不出算缗,吴主就在所斩之,徇首诸郡。会稽太守车浚公清有政绩,值郡旱饥,表求振贷。吴主觉得收私恩,遣使枭首。尚书熊睦微有所谏,吴主以刀閕撞杀之,身无完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