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告发者皆诱人奴婢告其主,以求功赏。德妃父孝谌为润州刺史,有奴妄为妖异以恐德妃母庞氏,庞氏惧,奴请夜祠祷解,因发其事。下监察御史龙门薛季昶按之,季昶诬奏,觉得与德妃同祝诅,先涕零不自胜,乃言曰:“庞氏所为,臣子所不忍道。”太后擢季昶为给事中。庞氏当斩,其子希瑊诣侍御史徐有功讼冤,有功牒所司停刑,上奏论之,觉得无罪;季昶奏有功阿党恶逆,请付法,法司处有功罪当绞。令史以白有功,有功叹曰:“岂我独死,诸人永不死邪!”既食,掩扇而寝。人觉得有功苟自强,必内恐忧,密伺之,方熟寝。太后召有功,迎谓曰:“卿比按狱,失出何多?”对曰:“失出,人臣之小过;好生,贤人之大德。”太后沉默。由是庞氏得减死,与其三子皆流岭南,孝谌贬罗州司马,有功亦除名。
秋,玄月,丁亥朔,日有食之。
左台中丞来俊臣罗告同平章事任知古、狄仁杰、裴行本、司农卿裴宣礼、前文昌左丞卢献、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谋反。先是,来俊臣奏请降敕,一问即承反者得减死。及知古等下狱,俊臣以此诱之,仁杰对曰:“大周反动,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俊臣乃少宽之。判官王德寿谓仁杰曰:“尚书定减死矣。德寿业受差遣,欲求少阶层,烦尚书引杨执柔,可乎?”仁杰曰:“皇天后土遣狄仁杰为如此事!”以头触柱,血流被面;德寿惧而谢之。
蒲月,癸丑,棣州河溢,流二千馀家。
仲春,己亥,吐蕃党项部落万馀人内附,分置十州。
癸丑,同平章事李游道、王璿、袁智弘、崔神基、李元素、春官侍郎孔思元、益州长史任令辉,皆为王弘义所陷,流岭南。
蒲月,丙寅,禁天下搏斗及捕鱼虾。江淮旱,饥,民不得采鱼虾,饿死者甚众。右拾遗张德,生男三日,私杀羊会同僚,补阙杜肃怀一饅,上表告之。明日,太后对仗,谓德曰:“闻卿生男,甚喜。”德拜谢。太后曰:“何从得肉?”德叩首伏罪。太后曰:“朕禁屠宰,休咎不预。然卿自今召客,亦须择人。”出肃表示之。肃大惭,举朝欲唾其面。
辛亥,万年主簿徐坚上疏,觉得:“书有五听之道,令著三覆之奏。窃见比有敕推按反者,令使者得实,即行斩决。性命至重,死不再生,万一怀枉,吞声赤族,岂不痛哉!此不敷肃奸逆而明典刑,适以是长威福而生疑惧。臣望绝此处罚,依法覆奏。又,法官之任,宜加简择,有效法宽平,为百姓所称者,愿亲而任之;有办事深酷,不允人望者,愿疏而退之。”坚,齐聃之子也。
唐纪二十一(起玄黓执徐,尽柔兆涒滩,凡五年)
长命二年癸巳,公元六九三年正月,壬辰朔,太后享万象神宫,以魏王承嗣为亚献,梁王三思为终献。太后便宜神宫乐,用舞者九百人。
太后自垂拱以来,任用苛吏,先诛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次及大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成胜数。每除一官,户婢窃相谓曰:“鬼朴又来矣。”不旬月,辄遭掩捕、族诛。监察御史朝邑严善思,公直敢言。时告发者不成胜数,太后亦厌其烦,命善思按问,引虚伏罪者八百五十馀人。罗织之党为之不振,乃相与共构陷善思,坐流欢州。太后知其枉,寻复召为浑仪监丞。善思名譶,以字行。
庚辰,司刑卿、检校陕州刺史李游道为冬官尚书、同平章事。
户婢团儿为太后所宠任,有憾于皇嗣,乃谮皇嗣妃刘氏、德妃窦氏为厌咒。癸巳,妃与德妃朝太后于嘉豫殿,既退,同时杀之,瘗于宫中,莫知地点。德妃,抗之曾孙也。皇嗣畏忤旨,不敢言,居太后前,容止自如。团儿复欲害皇嗣,有言其情于太后者,太后乃杀团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