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六年壬子,公元八三二年春,正月,壬子,诏以水旱降系囚。群臣上尊号曰太和文武至德天子。右补阙韦温上疏,觉得:“今水旱为灾,恐非崇饰徽称之时。”上善之,辞不受。
蒲月,辛丑,上以太庙两室破漏,逾月不葺,罚将作监、度支判官、宗正卿俸;亟射中使帅工徒,辍禁中营缮之材以葺之。左补阙韦温谏,觉得:“国度置百官,各有所司,苟为堕旷,宜黜其人,更择能者代之。今旷官者止于罚俸,而忧轸所切即委内臣,是以宗庙为陛下所私,而百官皆为虚设也。”上善其言,即追止中使,命有司葺之。
丙辰,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奏遣使诣南诏索所掠百姓,得四千人而还。
乙亥,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宗闵同平章事、充山南西道节度使。
庚戌,以杨虞卿为常州刺史,张元夫为汝州刺史。它日,上复言及朋党,李宗闵曰:“臣素知之,故虞卿辈臣皆不与美官。”李德裕曰:“给、舍非美官而何!”宗闵失容。丁巳,以萧浣为郑州刺史。
乙亥,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入朝。
夏,四月,丙戌,册回鹘新可汗为爱登里啰汩没密施合句禄毗伽彰信可汗。
仲春,癸亥,加卢龙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杨志诚检校吏部尚书。进奏官徐迪诣宰相言:“军中不识朝廷之制,唯知尚书改仆射为迁,不知工部改吏部为美,敕使往,恐不得出。”辞气甚慢,宰相不觉得意。
太和七年癸丑,公元八三三年春,正月,甲午,加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同平章事,遣归镇。初,从谏以忠义自任,入朝,欲请他镇。既至,见朝廷事柄不一,又士大夫多拜托,心轻朝廷,故归而益骄。徐州承王智兴以后,士卒骄悖,节度使高瑀不能制,上觉得忧。甲寅,以岭南节度使崔珙为武宁节度使。珙至镇,宽猛适合,徐人安之。珙,琯之弟也。
三月,辛丑,以武宁节度使王智兴兼侍中,充忠武节度使;以邠宁节度使李听为武宁节度使。
十一月,乙卯,以荆南节度使段文昌为西川节度使。西川监军王践言入知枢密,数为上言:“缚送悉怛谋以快虏心,绝厥后降者,非计也。”上亦悔之,尤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牛僧孺失策。附李德裕者因言“僧孺与德裕有隙,害其功。”上益疏之。僧孺内不自安,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承平,卿等亦成心于此乎!”僧孺对曰:“承平无象。今四夷不至好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承平,非臣等所及。”退,谓同列曰:“主上责望如此,吾曹岂得久居此地乎!”因累表请罢。十仲春,乙丑,以僧孺同平章事,充淮南节度使。
丁未,之前西川节度使李德裕为兵部尚书。
和王绮薨。
初,李宗闵与德裕有隙,及德裕还自西川,上重视甚厚,朝夕且为相,宗闵百方沮之不能。京兆尹杜悰,宗闵党也,尝诣宗闵,见其有忧色,曰:“得非以大戎乎?”宗闵曰:“然。何故相救?”悰曰:“悰有一策,可平宿憾,恐公不能用。”宗闵曰:“何如?”悰曰:“德裕有文学而不由科第,常用此为慊慊,若使之知举,必喜矣。”宗闵沉默有间,曰:“更思其次。”悰曰:“不则用为御史大夫。”宗闵曰:“此则可矣。”悰再三与约,乃诣德裕。德裕迎揖曰:“公何为访此寥寂?”悰曰:“靖安相公令悰达意。”即以大夫之命告之。德裕欣喜泣下,曰:“此大门官,小子何足以当之!”寄谢重沓。宗闵复与给事中杨虞卿谋之,事遂中断。虞卿,汝士之从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