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全忠入郓州,以庞师古为天平留后。朱瑾留大将康怀贞守兖州。与河东将史俨、李承嗣掠徐州之境给军食。全忠闻之,遣嵩从周将兵袭兖州。怀贞闻郓州已失守,汴兵奄至,遂降。仲春,戊申,从周入兖州,获瑾老婆。朱瑾还,无所归,帅其众趋沂州,刺史尹处宾不纳,走保海州,为汴兵所逼,与史俨、李承嗣拥州民度淮,奔杨行密。行密逆之于高邮,表瑾领武宁节度使。全忠纳瑾之妻,引兵还,张夫人逆于封丘,全忠以得瑾妻告之。夫人请见之,瑾妻拜,夫人答拜,且泣曰:“兖、郓与司空同姓,约为兄弟,以小故恨望,起兵相攻,使吾姒辱于此。他日汴州失守,吾亦如吾姒之本日乎!”全忠乃送瑾妻于梵刹为尼,斩朱瑄于汴桥。因而郓、齐、曹、棣、兖、沂、密、徐、宿、陈、许、郑、滑、濮皆入于全忠。惟王师范保淄青一道,亦服于全忠。李存信在魏州,闻兖、郓皆陷,引兵还。淮南旧善水战,不知骑射,及得河东、兖、郓兵,军声大振。史俨、李承嗣皆河东骁将,李克用深惜之,遣使间道诣杨行密请之。行密许之,亦遣使诣克用修好。
杜洪为杨行密所攻,求救于朱全忠。全忠遣其将聂金掠泗州,朱友恭攻黄州。行密遣右黑云都批示使马珣等救黄州。黄州刺史瞿章闻友恭至,弃城,拥众南保武昌寨。
威武节度使王潮弟审知,为察看副使,有过,潮犹加捶挞,审知无怨色。潮寝疾,舍其子延兴、延虹、延丰、延休,命审知知军府事。十仲春,丁未,潮薨。审知以让其兄泉州刺史审邽,审邽以审知有功,辞不受。审知自称福建留后,表于朝廷。
己未,赦天下。
昭宗圣穆景文孝天子中之上
丙戌,王建以节度副使张琳守成都,自将兵五万攻东川。更华洪姓名曰王宗涤。
保义节度使王珙攻护国节度使王珂,珂求援于李克用,珙求援于朱全忠。宣武将张存敬、杨师厚败河中兵于猗氏南。河东将李嗣昭败陕兵于猗氏,又败之于张店,遂解河中之围。师厚,斤沟人;嗣昭,克用弟克柔之假子也。改名感义兵曰昭武,治利州,之前静难节度使苏文建为节度使。
戊寅,立淑妃何氏为皇后。后,东川人,生德王、辉王。
初,李克用取幽州,表刘仁恭为节度使,留戍兵及腹心将十人典其秘密,租赋供军以外,悉输晋阳。及上幸华州,克用征兵于仁恭,又遣成德节度使王閒、义武节度使王郜书,欲与之共定关中,奉天子还长安。仁恭辞以契丹犯境,须兵抜御,请俟虏退,然后承命。克用屡趣之,使者接踵,数月,兵不出。克用移书责之,仁恭抵书于地,慢骂,囚其使者,欲杀河东戍将,戍将遁逃获免。克用大怒,八月,自将击仁恭。
辛亥,钱閔遣保全武等将兵三千自海道救嘉兴,己未,至城下,击淮南兵,大破之。
蒲月,加奉国节度使崔洪同平章事。
湖州刺史李彦徽欲以州附于杨行密,其众不从。彦徽奔广陵,都批示使沈攸以州归钱閔。
甲子,立皇子祕为景王,祚为辉王,祺为祁王。
加彰义节度使张琏同平章事。
韩建移书李茂贞,茂贞解奉天之围,覃王归华州。
李茂贞表:“王建攻东川,连兵累岁,不听诏命。”甲寅,贬建南州刺史。乙卯,加茂贞为西川节度使,以覃王嗣周为凤翔节度使。癸亥,王建克梓州南寨,执其将李继宁。丙寅,宣谕使李洵至梓州,己巳,见建于张杷砦,建指执旗者曰:“兵士之情,不成夺也。”
张佶克邵州,擒蒋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