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468年(周贞定王元年)林春溥《战国编年》、黄式三《周季编略》及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记录始於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年),持续《左传》之後。
周朝
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北宋司马光成书的编年史《资治通鉴》则以『三家分晋』一事代表周礼崩坏,群雄竞逐,而定战国始于前403年。
首要事件:徐州相王、商鞅变法
三家分晋
结束标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
前441年(周哀王元年)朔雪寒在《孙子兵法论正》书中提出此说。
前476年(《史记》作周安王元年,实际当司马迁因战国各国史籍被秦国付之一炬,遂采取秦史乘《秦记》所载,定战国始於前476年。
据统计,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战役二百三十次。战役打起来,两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西汉末年的刘向,将有关这段汗青的各种质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今后,这一汗青阶段称为战国期间。
商鞅变法
首要民族:中原族
英文名:Warring States
这一期间,中国的局面已产生了窜改。诸多中小诸侯国度已被兼并,余下的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成为战国期间的首要诸侯国度,史称“战国七雄”。因为秦国的商鞅变法的鼎新起到了富国强兵的感化,秦国一一灭掉了六国,完成了“秦王扫六合”的同一大业,构成“海内为郡县,法律由一统”的同一国度。
相干保举
根基信息
公元前403年,东周共主之周威烈王册命了韩、赵、魏三家各位诸侯,由此战国七雄局面正式构成。从春秋期间初期的一百四十多家诸侯,颠末三百六十多年的兼并,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了二十余家。此中又以西嬴姓秦国,东田姓齐国,中原三晋(赵国、魏国、韩国),南芈姓楚国,北姬姓燕国此七国最强。史称“战国七雄”。各家的兼并战役使得诸侯变少了,胜出者边境变大了,人丁变多了,财产也集合了。本来分散在各家诸侯手中的地盘人丁财产,都集合在了少数几个诸侯手里。天下从成百上千个小国度整合为十多个大实体国度,本来的计谋缓冲空间不复存在,各个大国不得不面对直接残暴合作的格式。资本的集合使得各国间的战役范围,战役烈度也急剧上升。在彼其间不竭的狠恶攻伐中,如何追求在合作中保存下来,并且富国强兵成了各国决策层的首要考量目标。在此期间呈现的遍及的需求之下,一系列的变法鼎新应时展开,战国期间的大幕也随之拉开。
首要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宋
标记性事件:田氏代齐、三家分晋
春秋五霸
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