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楼钗黛]咸猪手,蟹黄酒 > 第97章
只是国公府的女儿,为了些银钱竟然沦落到寄卖绣品的份儿上,固然拿姚静的话算是堂堂正正靠劳力用饭,光亮正大的很,并无一丝一毫值得惭愧之处,但世俗之人却不是如此对待。想来探春也深知此事不甚安妥,故而要待无人之时,方敢开口,摸索一二。这也幸亏宝钗常日为人好,探春晓得她不是那种乱嚼舌头的人,也不会因了些琐事就把人看低的,这才大着胆量开口相询。如果换了别人,只怕探春就干脆不说了。
宝钗的叔叔也就是宝琴的父亲薛二叔是一个好乐的脾气,因各处都有买卖,就带着家眷四山五岳的乱逛,客岁因机遇偶合,将宝琴许给了梅翰林的儿子,本也是一门好姻缘。
有一日陈小三因些琐事去刘姥姥处说话,偶遇姚静,不晓得被她说了一句甚么,偶尔有所震惊,回了绸缎庄后,又推出甚么寄售形式,言说如有精美绣品,大可送到绸缎庄中寄售,所得银钱,扣除甚么渠道用度后,全归寄售人统统。
宝钗欣然应允,同探春一起分花拂柳走过来,随口将外头贩子间那些风趣却又不过于粗鄙的趣事,细细拣了几件,说与探春听。探春本来就神驰外间天下,听了不免眼中放光,赞不断口。
谁知陈小三倒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竟把事情弄得非常颤动。先是悄悄选了些三姑六婆,拣了那经常到深宅大院走动的,命她们无妨代为收些针线绣品,多有穷官宦之家的后宅乃至朱门大户的姨娘们因手头不余裕,暗里托了三姑六婆把些针线活换钱的;继而又放出风声去,说自家绸缎庄上有这么一批精美活计,系深闺淑女所出,引得那些受够了工匠绣娘之匠气粗糙的采买人赞不断口不说,又有一帮倾慕风雅的天孙公子听闻是淑女所作,争相竞买,买卖更是蒸蒸日上。
宝钗闻言就是一愣。
“信里可曾说婶娘可安好?”宝钗忆起薛二叔过世后不久,婶娘就得了痰症,忙问了一句。见陈义家的一脸茫然,却也叹了一口气,又命筹办笔墨纸砚,亲写信函一封,聊表吊问之意。信中却表示薛蝌,理应早早带着婶娘、琴儿入京为上,婶娘或因哀思过分,只怕身抱小恙,也该尽早延医用药,须知这上了年纪的人,病症自是拖不得的。
待到一封信写成,晾到干透了又用火漆封好,命陈义家的带出园子去,已是到了午餐时分了。此时诸女新搬入大观园不久,诸事尚未伏贴,厨房还未从贾府分离出来,诸姐妹都是出园子去贾母处一同用餐的。
宝钗对于贾母要给宝琴求配之事有分歧观点。如果端的故意说给宝玉,岂有逼着王夫人收干女儿的事理?只不过是贾母和王夫人婆媳斗法的一种持续罢了。她还怕黛玉为此不安闲,特地比了例子透给黛玉听,钗黛之间倒没为了个宝琴弄出甚么不痛快来。
又走了一阵子,探春见摆布无人时,才悄声问道:“宝姐姐,听世人都说你现在打理着家里的买卖,说有那寄售绣品的,不知可有此事?”
宝钗见陈小三诸事不差,早已是放开手,由着他去折腾的。此时也不加禁止,由着他折腾。只是隔三差五听他说一复买卖上的大事罢了。
宝钗想到这里,对探春又多了一份顾恤,见摆布更无一个外人,才悄声问道:“我问你一句话,你须明白奉告我。莫非是姨娘那边有甚么难处不成?如有难处时,固然开口。要晓得寄售绣品之事,当然是真,可若从寄售到绣品脱手,换得银钱,尚需光阴。倘如有甚么难堪处,尽管奉告我。如果一时不急着,只是姨娘手上有多余的绣品,白放着可惜了的,无妨拿来寄上一寄,别的不说,保管代价是比外头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