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权奸复国的可行性报告 > 第56章 惊澜(上)
但是,不等这股为司马光鼓吹的热度成为潮流,正月初四的传单又已众多。这一回,传单上印刷的题目则是:“夏国之宿世此生,五砦之地原为中原故乡!”转载苏辙在朝堂上的奏对,深切浅出地说了然近百年来夏国盗取大宋国土的委曲,朝野为之大哗。
慕容复点点头,在心底偷偷感慨了一声:总算有个费心的!
司马光为官多年,从未见过如此毒手的景象,不但朝堂内反对割地的奏折如雪片般飞来,朝堂外更是群情澎湃,谁敢轻言“割地”二字必遭群起而攻之。更有甚者,家中仆人回禀“锦乐坊”编排的《说岳全传》,内里的奸臣秦桧面貌打扮竟与他仿佛。这几日他出入相府,也总见着门口墙角有人偷偷扔的石头、菜叶等物未曾清理洁净。回想汴京百姓拉着他的袖子请他留在朝堂匡扶天下只在半年之前,谁料民气易变,今时本日他竟被指为卖民贼?想到本身一世英名落得这般了局,司马光不由心中惨淡,只低声道:“娘娘,偿还五砦之事本是微臣首倡。如果娘娘驳臣此议,臣请去臣尚书左仆射一职,以安民气。”
“公子爷固然放心,待动静到手,随时都能完工。”风波恶仓猝答了一句。
朝堂上,太皇太后一声长叹,向面色黑沉的司马光劝道:“司马相公,民气所向,不成不察!”
时至本日,司马光自知已失了先手,但是他深谙天下民气。所谓百姓易欺,别看现在这割地之事闹得满城风雨。但只要拖上几日,待风声一过,五砦之地毕竟要被百姓抛诸脑后无人问津。届时再提割地之议,有高太后的全权信赖,则必定还是他大获全胜。
正月初三,一份名为“传单”的新型印刷品敏捷攻陷汴京市场,因为售价昂贵、用词平实、动静劲爆,很多识字的汴京百姓都乐意花两文钱买个新奇,趁便体贴一下大朝会的意向。而这首份传单列明的动静题目是:“地小而信大,司马相公坚称偿还五砦乃国之信义!”这个年代,仁义品德还是教养万民的主旋律,虽说偿还敌国国土之事看起来匪夷所思,但如果在“仁义”方面说得通,百姓们还是安然接管了这个说法。更有一些读书人交口奖饰:“司马相公不为好处所动,真信人也!”
但是王语嫣却不为所动,一双水润清澈的双眸只定定地望着他轻声道:“我虽年幼,却也还记得当年表哥姑息姑妈迁当场有多辛苦。现在,我只是不想表哥方离开苦海又重蹈复辙。”
慕容复直至换上官服上了马车,方才松了口气,扭头望向亦步亦趋跟在他身后的风波恶:“我交代的事……”
司马光此言一出,高太后顿时蹙眉。当年她的儿子神宗天子科学王安石对峙变法,三朝元老韩琦上疏反对。当时,高太后便曾劝过儿子“兼听则明”。哪知王安石竟以去官相威胁,逼得儿子不得不在韩琦与他之间挑选了他。自当时起,高太后便深恨王安石恃宠生骄惑乱朝政,更由此对变法一事深恶痛绝。想不到本日,她所倚重的司马光竟与王安石一个手腕,这无疑已令高太后心中不快。但是,高太后毕竟老成慎重,只好言安抚司马光道:“卿之才调,哀家知之甚深,去官求去一事,爱卿不必再提。”
目睹高太后如己所愿使出了拖字诀,司马光终究不再相强,冷静地退了返来。言论争一事,司马光虽一无所知,可他宦海沉浮数十年却识得“观风”二字。所谓时可则进,时不成则退,当年神宗天子厉行变法,司马光躲在洛阳亦是牢骚满肠,但是纵使他所列席的洛阳耆英会在士林中影响甚大,神宗天子也一样拿他无可何如。反而是他的至好老友苏轼才写了几首酸诗就差点丢了性命。究其本色,恰是因为司马光识险恶知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