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 苏洵
嘉祐三年(1058年),朝廷命苏洵赴阙招考,他上书天子,表示回绝。与此同时,他写了《答雷简夫书》、《与梅圣俞书》、《上欧阳内翰第四书》等,宣泄本身不肯招考的情感。在《答雷简夫书》中说:“向者《权书》、《衡论》、《几策》,皆仆闲居之所为,其间虽多言本日之事,亦不自求出之于世,乃欧阳永叔觉得可迫而进之。苟朝廷觉得其言之可托,则何所事试?苟不信其平居之所云,而其一日匆急之言,又何足信邪?”在《与梅圣俞书》中说:“且以永叔之言与三书之所云,皆世之所见,今千里诏仆而试之,盖其心另有所未信,此尤不成苟进以求其荣利也。”这就是说,本身的识见程度,具见于《权书》、《衡论》、《几策》三书当中,没有需求再加策试;而朝廷竟要再加策试,即是不被信赖。对此,苏洵是非常气愤的。固然苏洵如此气愤,而作为一介墨客,要想实现本身的政治抱负,仍然不得不向朝廷低头,他固然回绝了招考,却又写了《上天子书》。说是“条为十通,以塞明诏”,实际上也是以此作为“招考”之文。在这篇上书中,苏洵比较体系全面地阐述了本身的政治观点。此中有些观点,即是重申庆历新政的主张。并且总结了庆用期间的经历经验。但是,此书上后,仍未引发朝廷多大正视。直到嘉祐五年(1060年),苏洵才被任命为试秘书省校书郎的卑职。治平三年(1066年),苏洵以霸州文安县主簿而终,时年58岁。著作有《嘉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