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然呼吸。
即把舌面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住上腭。因为上腭有两个小窝,谓之“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炁。故此以舌抵往,如同婴儿哺乳之状。
2心静。
跟着静功层次的不竭深切,鼻息该当逐步做到深、长、匀、细、微。达到以上要求以后,便可慢慢熬炼“听息”的工夫。所谓“听息”,就是听本身的呼吸之气。开端勤奋,只用耳听,不加意念。但是并非要求死守耳窍,也不是听呼吸的声音。只须跟着一呼一吸的线路,似听非听的渐渐体味,这就算是得法。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是非等,不成企图念去强行安排。听到厥后,心息逐步相恋相依,邪念不知不觉耗费,连呼吸也仿佛不存在了,逐步也就到了入静的境地。
4舌抵上腭。
上述身静、心静、意静之三大层次,看似平常,并不平常。有人误以为做静功偏于性功,对于命功没有干系,实在不然。道家静功之奇妙,直指修炼真机。丹书云:“身不动日炼精,心不动日炼炁,意不动日炼神。”可见筑基静功的三大层次,已将炼精、炼炁、炼神之功,贯穿在内,成为一部修炼*。炼精就是补精,炼炁就是补炁,炼神就是补神。因而通过静功筑基,能够补足精炁神三宝之亏损,直至“精满不思欲,炁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的地步,这也恰是丹道人手筑基的真正目标之地点。
不知有我,谓之意静。心中无念以后,另有一个“我”存在,尚未完整齐净。更进一步,由心气合一,做到健忘自我,进入混浑沌沌的境地。空而不空,有而不有,故曰浑沌。一向做到忘我一层,才是真正的入静。做到意静,即为静功之高层。
《青华秘文》阐述止念之法时说:“但于一念妄生之际,思常日不得静者,此为梗耳,急舍之,久久谙练。夫妄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则不怒,喜里知抑则不喜,各种皆然,久而自静。”又说:“心求静必先治眼,眼者神游之主也,神游于眼而役于心,故抑之于眼,而使之归于心。”即言内观返照,亦可止念。
3口须塞兑。
气功家讲静功,做到身材不动就是胜利,很难深切内涵的动机掌控,仅能保持身静。并且夸粗心念,更加难以做到心静,如许的做法不过达到初层罢了。普通人讲静功,最多讲到动机不动,即心静的境地,只能达到中层。只要道家真正的静功之学,由身静以后,进一步培养心静,又觉得心静并不完整,还要深切修习意静,方为静功之真境地,于此可见中华道家功法之高深。道家所谓玄之又玄,除将静功分为初层、中层、高层三阶修习以外,往上并无尽头。另有最高一层,能够顿悟直超;即身得道,但这属于“道功”一方面事,且非普通人所能悟及,兹略不述。
开端人的呼吸之气,并不能中转丹田。人之心脏原有一管,上系于肺,下通丹田,乃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本来在胞胎时是相通的,下生以后变成肺呼吸,这根管就逐步迷塞了。《老子》说:“六合之间岂有橐龠乎,虚而不平。”就是指的这根管。有人初学气功为甚么会产生胸闷胸痛呢就是因为行炁不当,把橐龠管冲坏的原因。以是行炁之时,不成逼迫压炁,也不成强迫憋炁。勿固执,勿勉强。只要不痛就往下一点,发闷就往上一点,时候长了,渐渐冲开,本身是有感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