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沉默以对。
内阁为此也争辩不已,方从哲、孙如游同意严禁书院、,韩爌、刘一燝反对称‘官学陵夷,书院为辅,名流弦诵其间,而风教始著,应搀扶,以抖擞鼓励天下士气’。
终明一代,天下书院有大小1200余所,以江西(287所)、浙江(199所)、广东(156所)、河南(112所)为众,此中民办184所,占15%;官办(包含处所官、督抚、京官等)828所,占60%以上;别的另有家属书院等。
本来,自《京报》创刊号中的《私开书院讲学=谋逆》一文广为传播以来,便持续发酵,会极门每天收到的在京官员及通政司转来的各地上书少则五六十,多则上百,堆集到现在已有上千封。其内容大同小异,都要求严惩撰文者钱象坤,称其祸乱朝纲,用心叵测,并要求停刊、严惩幕后教唆。
禁毁书院在这之前有两次,一在嘉靖十七年,一在万历七年,但因书院有会商学术、传播思惟的本质,两次都不完整。
朱由校在获知赋闲在故乡福建福清的叶向高(1608-1614为首辅)不远千里上书后,便晓得本身拿书院带刀有些过早,有些悔怨。
世人相互示之以目,内心皆一个心机:立光庙为储离不开天下士人的援助,今上登极也离不开顾命大臣及东林杨涟及左光斗等人大力支撑,现在天子此举,不异于‘飞鸟尽,良弓藏’,有卸磨杀驴之嫌。
东林书院的实学以时政为讲学课本,在讲习之余,招四方游士与相讲论,公议朝政得失,裁量人物。
孙承宗看不过眼,代为解释道,“世庙曾下旨‘书院应建立者,必须请旨,教官生员悉令于本处肄业,不准刊刻册本、刷印送人,糜费民财’,故《京报》所载并无弊端,朝野世人夸大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