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牛说的桂姨是王氏,王氏的名儿里有个桂字,她年纪不是很大,跟丑橘年事差未几的小辈都叫她“桂姨”。
“得得得,张春你歇会儿别说了,妮儿啊,去把、把米拿过来。”
张大娘的儿媳妇手很巧,编的竹筐竹篓子很健壮,镇子上的人满奇怪的,隔一段时候就要赶趟镇子,这也在农闲时补助了些家用,而他去赶镇子都是搭村里人的牛车去,她才气张这个口,托他捎袋米面返来。
她家这水缸子隔一段时候都得洗洗涮涮的,更别说这担水的桶子了,不过要不是今儿揣摩着要摆茶水摊,她也不会动这个心机刷洗。
丑橘不想多说,只道是来涮洗木桶子的,回身间双眸还是往阿牛手上多瞧了一眼,咋是他来洗衣裳哩?
丑橘听阿牛说她娘崴了脚,便出声问候了俩句,内心揣摩着阿牛说的这话,铁定是牛婶儿教他这么说的,要不之前咋没瞅出来这牛婶儿对她娘这么上心哩。
虽说她不是对阿牛成心机,可他们这会儿俩人都在河边,他们俩家的干系又不错,她帮着他洗俩件衣裳也没啥,再者说了,要外人瞧见阿牛自个儿洗衣裳,而她又避开躲到一旁去,这不是叫人群情么,说他们俩家因为老牛头送错银子的事儿又咋咋了的。
丑橘回过甚来,恰好瞧见阿牛,他端着一个大木盆子,里头搁着四五件衣裳,这木盆子瞅着挺大的,毕竟是婆姨洗衣裳使的,自是造的大些,好多搁几件衣裳,不过这会儿叫阿牛端着,倒显得小了。
丑橘也不晓得说啥,只是扯了扯嘴角笑了下,随后就把木桶搁到水里,使着竹刷子洗了起来。
这张春就是张大娘的儿子,他打小身子就薄弱,干不了重活儿,要不守着家里那三亩来地,却如何也养不活家里,老张头去了以后,这家里的主心骨就没了,暮年丑橘暗中提点她,让她把家里那几亩地租出去,这才换得些租子来度日,不过也只是能糊口罢了。
丑橘只顾动部下忙活,没咋的去重视阿牛,等几件衣裳洗好了就昂首瞅瞅,见阿牛提着俩桶子站在一旁,便起家把桶子接过来,与他说了一句就走了。
隔天阿牛没有把葫芦瓢送来,丑橘也不急着,让王氏拿了一两多银子去对门张大娘家里,请她儿子帮手带些米面返来。
河的上游是大伙儿担水吃的,洗衣裳啥的大伙儿都获得下流去,这是亘古稳定的端方,丑橘要洗木桶子,自是获得下流,而下流那块也就到了阿牛他们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