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顺手抓起茶盏,向这个不孝孙儿兜头砸去。桓凌侧身躲开,回声答道:“若孙儿命薄,还望祖父主持,将哪位堂弟之子过继与我,使二房香火祭奠不断吧。”
他也顾恤元娘,但他们兄妹心性、志向毕竟都分歧,他这个哥哥能做的也就只到这里了。
他不去看祖父愤怒的神采,施礼拜别祖父,回身出去,叫管家安排医官替桓侍郎把脉。
――武平县收上来的赋税中,要截留一部分作他们驻军的军费。如果那重文轻武、不好相处的县令,他们也不会管对方的事,只等索要军费时看对方难堪;碰上宋县令如许知情见机的,黄批示天然也情愿投桃报李。
捐了监生就是放弃举业?他如何不说本身考上秀才以后不马上落第就是放弃举业了呢!那清楚是怕福建生员难考,担搁他取功名,故此先捐个监生,等后年秋试之年直接进京招考!
他这“赈灾办”极力筹办,大水却还是来得叫人措手不及。
宋县令听得心惊胆战,那里还待得住,冒死朝河边闯,叫人拦着过不去,竟急得高喊:“我儿子还在堤上!时官儿至今还未曾结婚,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叫我老儿如何活!”
县里多年饱受暴雨之苦,自来也有抗洪救灾的经历。县丞、主簿等是在任上干了多年的,给他父亲也献了很多征发渔夫渔船、向乡宦和商户们劝募、构筑浮桥、查验堤岸的经历。
桓侍郎抚了抚眉心折痕,嗓音压得极低,隐含怒意:“好!好!我一贯觉得最费心,最晓得以家属为重的孙子,本日竟给了我这么个成果。你爹娘活着时叮咛你效力报国,你却辞了能整肃法纪的御史之职去当污流官;你爹教你仁义孝悌,你本日却在这里威胁祖父……你的书都读到那里去了!”
“祖父要入阁,元娘要入宫,你们都是我嫡亲的亲人,我只盼着你们得偿所愿。但是我们家令女儿退婚再插手采选的事,莫非能瞒过天下人?这退亲的恶名别人是担不起的,唯有我这个远亲兄长能承担。将来如有人提起此事,祖父便推到我身上,说是我做兄长的不讲理,硬夺了mm的婚姻要她入宫,如此方可不伤祖父清名与元娘闺誉……”
他俄然笑了笑,朝着桓侍郎一低首:“孙儿能为家里做的就只要这些了。今后我到汀州,还望祖父在朝中多回护,莫教汀州府治下各县出事,不然孙儿这辈子就难再回京孝敬祖父了。”
说到这里,他下认识皱了皱眉,断交地说:“祖父也不必替我谋甚么婚事了。我们桓家坏了宋三弟的婚事在前,四弟又去武平坏他的名声,只怕他今后婚事要有些艰巨。他受害如此,我有何脸孔先结鸾俦?哪一日宋家先传喜信,哪一日我才会考虑结婚之事――”
桓文满面眼泪鼻涕,却挣出一个苦笑:“宋家给元娘守了四年,我们家却转手退亲,将女儿另攀高门。事都做了,祖父还觉得能叫宋家不恨我们么?我恰是为了家里好,才想祸水东引,叫他将来不能爬到高位来与我们家作对……”
桓凌深深垂下头,恭敬地答道:“是。孙儿见祖父有过而不能劝,见元娘违父母之志入宫而不能阻,实为不孝――”
――能包涵她率性的男人已远放福建,她进宫去是以臣侍君,奉侍周王的,虽有祖父在朝上遥为支撑,宫里的日子却只能由她本身走下去。
他本身催着人清算了行李,备下车马,悄无声气地安排好了出京事件。临行前他遍辞了京中亲朋,只因待选秀女都住在宫中,他没法劈面和mm道别,便只写了封信留给祖父,请祖父找机遇代他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