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应龙听他照实说出真相,感喟道:“这么说,曹大人是被逼无法,受那魏贼威胁。但是,曹大人可有证据证明,和那魏贼有犯警活动的证据,好让我在皇上面前,为曹大人戴罪建功,肃除魏贼。”
魏忠贤干瘪的瘦颊,庄严着嘲笑,令人顿生寒意。对于曹思诚这个态度不果断的叛徒,魏忠贤只要一个字,杀。不但杀了他,还要杀他百口,凡是沾亲带故的,也要杀个片甲不留。
周应龙伴着魏忠贤走出太和殿,低着脑袋,像条哈巴狗,非常殷勤,道:“九千岁,曹思诚真不识汲引,竟敢当着皇上的面,还想把您白叟家供出来,真是活腻了。”
“魏...魏..忠..”曹思诚被气得,上气不接下气,直翻白眼。满朝文武,明知曹思诚受人教唆,却不敢多言,更没有人禁止魏忠贤斥责他。
“部属先行辞职。”
“九千岁放心,部属包管会让他服服帖帖地认罪!”
周应龙凑畴昔,嘲笑道:“曹大人,曹大人...”
周应龙故作惊奇,道:“曹大人,此话当真。”
周应龙直挺挺地站在曹思诚面前,弯下腰,悄悄地抚拍他的肩头,道:“曹大人,你想说甚么?”
“退朝...”
“喳!”四个锦衣卫,抬猪似的,把曹思诚抬出太和殿。
崇祯本想当着百官的面,劈面问清曹思诚受何人教唆。无法,文武百官和魏忠贤一个鼻孔出气,加上曹思诚昏死畴昔,崇祯只好作罢,道:“传朕旨意,本日起摘除曹思诚户部尚书统统职务,交由吏部尚书周应龙法办。另,任命内阁学士张瑞普兼任户部尚书,马上发放赈灾粮,安设各地哀鸿,不得有误。”
或许是判了极刑,天牢里的犯人经历过酷刑鞭挞、在惊骇中渐渐接管即将正法的究竟,以及对存亡参悟了无牵挂,一个个蓬头垢面,坐在地上,目光无神盯着周应龙素净的官袍,似是嘲笑,似是鄙弃。
如此大的步地,曹思诚自知命不久矣统统都完了,早已吓得昏死畴昔。
周应龙来到关押曹思诚的牢房,只见,曹思诚被扒掉了官服,官帽也被摘除,仿佛一刹时衰老了很多,气虚有力,神情板滞靠在牢房墙角,嘴里念念叨叨:“狗贼,误我,狗贼,误我!”
曹思诚面前一亮,从速跪在地上,哽咽道:“周大人,若能助我肃除魏贼,曹某死而无憾,不求戴罪建功,争得皇上宽恕。”
满朝文武跪在地上,一动不动,聆听宰辅施凤来汇报各地灾情,在脑筋里勾画被灾情夺走故里的哀鸿,是一幅如何的惨不忍睹的画面。崇祯盯着满朝文武,静听施凤来的汇报,急得寸心肠断,坐不住龙椅,在殿上来回地跺步,心中被燃烧起的气愤与悲悯,一发不成清算地冷眸相对,厉声道:“户部尚书,曹思诚。”
崇祯站在高高的太和殿上,手指曹思诚,几近咬着牙,字字搓骨扬灰,道:“朕问你,各地灾情产生后,可有各地巡抚写上去的奏折,送到户部!”
崇祯下了朝,满朝文武一一退出太和殿。只剩下魏忠贤和吏部尚书周应龙,盯着趴在地上昏死畴昔的曹思诚。
百官见崇祯冷峻的眸光,少年的豪气俄然变得狰狞,心想坏了,崇祯小儿要大开杀戒了。
早已风俗这些牢犯无病嗟叹,周应龙理也不睬,理直气壮地走进天牢深处。一处,专门关押朝中一品大臣的牢房。
“曹大人,不瞒你说,周某早就看出此事必有蹊跷,以曹大人在朝中为官廉洁的名号,怎会犯下如此滔天大罪擅自截留朝廷奏折!”
周应龙走进天牢,疏忽天牢里的犯人,一个个冷眼旁观站了起来,像是遭到了灵魂地呼唤,走了过来。只可惜,隔着一道铁栅栏,这些犯人把手伸出来,似要揪住周应龙,将统统的委曲,宣泄在他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