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梦龙沉吟很久,又拿起高拱的书牍细细读了一遍,道:“通海运,不唯关涉海禁国策,还关乎好处格式大调剂,兹事体大,冒然上疏,免不得又是一番争辩,元翁岂不难堪?”
高拱轻松一笑:“不是等漕河通畅,是等山东试行海运的动静。”
不过十几日,官船即从胶州动身,前去天津;招募官方试航的布告,也有了回应,前后有多人主动试行海运。王宗沐、胡槚,皆亲临胶州察看,待船队解缆,王宗沐即致书高拱,禀报景象。
王宗沐猎奇地展读,面露忧色,道:“喔呀,啧啧,这件事足以证明,元翁一心谋国,不计小我名利得失,不刚强己见,从善如流,委实可贵!”
海有可通之路,闻之甚喜。但不知事果何如,殊切悬企。倘有下落,愿早见知,若得谐此,则于国有万分之利,而又无一毫之劳费,纵使新河可开,亦不及此。
“等?”张居正有些惊奇,“玄翁怎的也说出一个‘等’字?”
两天后,工部题覆发交内阁,殷世儋执笔,票拟“如该部议。”高拱对河工已不再存眷,见是工部题覆潘季驯奏疏,并未细看,就叮咛连同一摞章奏,送大内批红。他觉得,皇上也会战役常一样,按例批红下发。
王宗沐踱步很久,道:“抚台,下吏看,可双管齐下!”
“公私试航时,当把海道的港口、日程、里数、湾泊、通禁、海防等等,一体计度明白,几次试行多少次,便可奏请朝廷,建言通海运!”王宗沐镇静地说,“对了,若能绘制海道图,则更好!”
新河之议,本出仆意,然非有成见。既曰不成,便当已之;惟理地点,已何与焉?所示海运,详考明白周悉,具见经国之猷。若果得遂,实国度无穷之利。但不知试行者有下落否?幸早见知,以慰悬悬。
来京投书者,皆知高拱每晚亥时前后到吏部理事,便会在晚间到吏部衙门候着。这天早晨,高拱正与张四维在吏部直房议事,司务送来了王宗沐的书牍,高拱展读,不觉大喜:“似梁梦龙、王宗沐这般方是做事的模样!”遂提笔给王宗沐复函:
梁梦龙、胡槚都暴露惊惧神采,节堂里顿时堕入沉默。忽听门外侍从禀报:“京师来书!”梁梦龙率先跑出去,一把接过,倒是写给胡槚的。胡槚一看,恰是师相的笔迹,双手禁不住抖了起来,很久才翻开,仓促扫了一眼,压在心头的大石头终究落了地,仰天重重呼了口气。
“出息不出息的,临时勿论,看来通海运有望,这才是值得欣喜的。”王宗沐道,他转脸望着梁梦龙,“抚台,据下吏所知,陆地每年蒲月前风弱浪小,最适合海运。下吏意,当速上建言通海运的奏本。”
“喔呀,这倒是的。”王宗沐起家在室内踱步,慨然道,“佛朗机国安在?竟有大船行之国朝本地。其船来,非为劫掠,而为贸易。此期间潮流乎?时下江南物品丰厚,若可通海贸易,我大明必有一番新气象!而国人素畏陆地,若海运得行,久之则对陆地谙熟矣,通海贸易有望是以而富强。此乃划期间之大事也!”他越说越冲动,蓦地回身,盯着梁梦龙道,“只要新郑相称国,识见超迈,魄力过人,方可成此大事,若失此机遇,窃觉得无有再敢定夺者。”
“喔呀,恰是此理!”王宗沐冲动地说,“抚台,说干就干起来吧!”
胶莱河不成开的奏疏送走后,梁梦龙、王宗沐、胡槚倶惴惴不安,盼着京师有动静来,又怕有动静来,战战兢兢过了十来天,接到了张居正的书牍,方稍稍松了口气。可未见高拱只言片语,三小我还是坐卧不宁,每日晚间必到巡抚衙门节堂会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