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言道:“叔父远道而来,是为隋梁之好,我与萧妃等候久矣。住到都城那就真如一家人了,免得远隔千里,倍加思念。”
此时,许世武给陈将陈纪送了通敌的手札,趁着天气未亮,连夜赶回,提心吊胆,偷偷渡回江陵水军大营。一起沿江而回,四周寥寂,本是万无一失,眼看临到江岸,远了望去,却见一燃烧火悠悠发光。许世武心中迷惑,我暗自出港,无人晓得,怎会有灯光存在?游移之时,兵舰快船,垂垂使近。这一时候,真如唐朝戴叔伦五言诗所说:
“好,好,好,驱逐隋军之事包在我身上,我先领了玉玺,子盖先帮我安排下过江的船只。”戴僧朔扭身便边走,这樊子盖话未说完,戴僧朔已跟着小寺人急仓促去领玉玺。
萧瓛不知何事,便换了朝服,随小寺人一起进了梁宫。这时大将军戴僧朔已到,萧琮言道:“刚才有人奏报,水军都督许世武调用战船,私往陈国,有通敌之嫌。”
西平王萧岑奉旨到大隋任职,来到潼关外,见关内有人来迎,定睛一看劈面三人,全都是自家亲戚,左边乃是晋王妃萧珺、中间是晋王杨广、右边萧瑀。三人论起来都是萧岑长辈亲人,萧岑在此地见面,天然亲热不已,有感而发,便走下车撵。
萧岩想了一番,说道:“我有一计,将戴僧朔调虎离山,篡夺兵权,携民南逃。”
“宫廷以内,持刀意欲何为?”
“是呀,叔父入隋,既少了几分牵挂,又多了一名亲人,我与萧瑀正巴不得呢。”萧珺言道。世人前呼后拥把西平王萧岑请到关内,一起伴随,西行到京师大兴城。
杨广、萧珺、萧瑀作为长辈行了大礼,拜见叔父。萧岑大喜,说道:“本觉得此番征召入朝,远赴关中,再无亲人可遇,现在看来老夫反到是四海皆亲人了。”
萧琮道:“樊大人说的有理,萧珺出嫁、萧瑀仕进,皇叔萧岑又封了大将军,可见大隋朝廷对我萧家人不薄,有此归宿,上至皇室,下至臣民,有何担忧?朕意已决,决定入隋,朕去以后,尔等便可效仿归顺。”
宫里的寺人不知真伪,一起到了戴僧朔府上,传下口谕:“二王爷萧瓛有令,皇上来了手札,请大将军领受玉玺,安排船只送诸王入隋。”
萧瓛赶快说道:“皇兄,我愿亲身率兵,在东岸渡口埋伏,缉拿许世武。”
“是何奇策,叔父快快说来。”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梁主萧瓛道:“朕以想好,离朝以后,萧瓛是朕的二弟,可代朕监国,内政由安平王主持,兵事有戴僧朔掌管,归顺之事可问樊子盖。”
“好。”萧瓛道:“叔父公然奇策,我马上命人传出口谕,让戴僧朔入宫。”
梁后主萧琮当即传下旨意,率家家部属两百余人亲往大兴,朝中之事,有二弟萧瓛临时监国。
“唉,”萧琮长叹一声,摇了点头,言道:“既然事已至此,传朕口谕,明日朝会百官,商讨归附大隋之事。”
江陵如何光复,且看下回分化。
寺人答道:“皇上有急事商讨,召二王爷萧瓛和大将军戴僧朔入宫议事。”
“何必烦劳将军,我率亲兵前去马上。”萧瓛领了口谕,仓促回到府上,命亲兵总管赵行内,点起三百刀斧手,立即赶赴江陵东岸渡口。
萧岩道:“眼下之计,从速昭告百姓,隋军即将来犯,携民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