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萧瓛道:“侄儿何尝不想,何如戴僧朔把持兵权,怎能说动?”
萧瓛与萧岩对视一眼,萧瓛急的来回踱了几步,言道:“樊子盖逃往江北,必定通报隋军,我等该当速速去往南陈。”
带头的侍卫喝道:“奉安平王密旨,诛杀奸贼戴僧朔!”
戴僧朔道:“皇上来了信,让我掌管玉玺,送各位王爷入隋。”
“此话当真?”
只见樊子盖说道:“二王爷多虑了,老皇叔萧岑已经先行入隋为官,我主杨坚现在以信义取天下,岂能出尔反尔,大可不必担忧。”
紫灵殿内,文武官员摆列两侧,隋使樊子盖也位列此中。萧琮说道:“诸位爱卿,此次许世武暗通陈国,企图谋反,民气难测。朕欲亲往大兴城,面见隋天子,商讨归顺之事,以免兵戈之灾,后患无穷。”
杨广、萧珺、萧瑀作为长辈行了大礼,拜见叔父。萧岑大喜,说道:“本觉得此番征召入朝,远赴关中,再无亲人可遇,现在看来老夫反到是四海皆亲人了。”
寺人答道:“皇上有急事商讨,召二王爷萧瓛和大将军戴僧朔入宫议事。”
萧岩道:“眼下之计,从速昭告百姓,隋军即将来犯,携民渡江。”
瞬息之间,西梁三百里火食鼎沸,江陵城表里民气慌慌,谎言四起,梁国百姓不知启事,难辨真伪,都觉得隋军南下,即将烧杀打劫,顾不得很多,皆是抛家撇业,携妻带子,纷繁去往岸边渡口,乘船向陈国逃窜。真可谓:
“何必烦劳将军,我率亲兵前去马上。”萧瓛领了口谕,仓促回到府上,命亲兵总管赵行内,点起三百刀斧手,立即赶赴江陵东岸渡口。
“是何奇策,叔父快快说来。”
二人一见,许世武便被萧瓛请入密室商谈,一扇小窗之下,弱光注入,二人对坐窗下,萧瓛言道:“许都督来的恰好,现在老王爷萧岑被隋主拉拢,鼓励陛下退位归顺,陛下也有些动心,看来迟早要被大隋兼并。”
二王萧瓛言道:“陛下亲往大兴城,臣等心中不安,倘若隋主无信,那才后患无穷。”
“宫廷以内,持刀意欲何为?”
“好。”萧瓛道:“叔父公然奇策,我马上命人传出口谕,让戴僧朔入宫。”
大兴东门城外,又是一队官兵,旗号招展,列队驱逐,为首两人,恰是大隋的两位宰相,左仆射苏威、右仆射高颎。
梁后主萧琮当即传下旨意,率家家部属两百余人亲往大兴,朝中之事,有二弟萧瓛临时监国。
皇室何惜争斗乱,调虎离山施暗袭。
更新时候:2013-11-28
赵行内快马加鞭,归去复命,见了二王萧瓛与安平王萧岩,言道:“樊子盖已提早一步逃往江北。”
“奉天承运,天子诏曰:属国西平王萧岑,德高望重,政绩凸起,今适应天意,归顺大隋,为天下榜样,特晋封为大将军、赐爵怀义郡公。钦此。”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戴僧朔进了紫云宫,见宫里非常冷僻,沿着宫巷往里走,却不见一人,俄然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戴僧朔回身一看,竟是一群持刀的侍卫。
萧瓛不知何事,便换了朝服,随小寺人一起进了梁宫。这时大将军戴僧朔已到,萧琮言道:“刚才有人奏报,水军都督许世武调用战船,私往陈国,有通敌之嫌。”
此时,许世武给陈将陈纪送了通敌的手札,趁着天气未亮,连夜赶回,提心吊胆,偷偷渡回江陵水军大营。一起沿江而回,四周寥寂,本是万无一失,眼看临到江岸,远了望去,却见一燃烧火悠悠发光。许世武心中迷惑,我暗自出港,无人晓得,怎会有灯光存在?游移之时,兵舰快船,垂垂使近。这一时候,真如唐朝戴叔伦五言诗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