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公面色惨白,半日无语,好久,才幽幽苦笑:“可我并无反意啊!袁士子,只怕你是……”
“谁?”门内传来一个男声,恰是袁玑。
“不错。他之以是求亲,启事便是从我师父天机子处听来了这独孤一门出三后的预言。因为迷恋君王之位,便企图借此预言来打动独孤大人,熟料独孤大人对他是一星半点儿也看不上,更鄙其为人。他一怒之下,便发下重誓,独孤一门三后若无一报酬他之妻,那他便要三后俱亡。”
李昞放下仿佛千斤重的茶碗,长吐口气,直视袁玑:“本日多谢袁士子。若非士子以通天之能预知本日之危,只怕现在,昞与妻儿,再无生还之理。这唐国公府,也要一夕血流成河了。”
很久,这少年郎才缓缓放动手中茶碗,悄悄发问:“那相师是……”
袁玑沉吟一番,才抬手指星道:“天道无常,天道却也有常。人之运气,发之于天,控之于己。天人本为一,只是人间各种,污了人之天生灵气,便看不到畴前将来各种。以是,若能抛开世俗欲念,便是能将天道略窥一二,也可度人度己(度字念夺),量命测运。”
“你说夫人便是……”
唐国公夫人不再发问,只沉默地抱着孩儿,悄悄拍哄,口中呢喃一曲北族常吟的摇篮曲。
摇摇手,唐国公目光微视后花圃,又扫了下室内——一个容相端方,一身孝服,脸上犹带泪痕的小娘子,正在两名一样孝服着身的侍婢伴随下,坐在正堂上。
如此三番,袁玑倒也了然:“恩公是想问,本日袁玑所言是否失实吧?”
唐国公报了名号,门便开了。开门的,恰是袁玑。
李昞跟着袁玑,渐渐站起,并肩而立。
说到这里,他看着李昞的目光,庞大起来。
唐国公府总管又岂是等闲角色,当下李二便明白其意,速速奉上茶果后,便借口去检察后花圃门口处的石阶是否修补伏贴,向李昞袁玑二人告闲后,站去了后花圃独一的入口处。
“陛下所言极是,这等江湖方士的话,原是不必信的。只是……只是……”唐国公面似难堪地看了眼哭得悲切的夫人,一咬牙,还是硬着头皮要求:“只是请陛下与娘娘怜悯臣妻一片爱子之心,悲赐墨宝,保住孩儿的性命……”
“恩公。小公子龙瞳麟眉,又是凤颈苗条,恰是那凤颈贵子。故而,夫人定是那独孤氏最后一名,也是最高贵以后,再无可疑了。”
看着他佳耦二人退下,武帝的神采,又是一变,接着,波澜不起地轻唤:“弥方师可入内回话了。”
袁玑冷静点头:“三后之命,本应是各得其命各为其主。故皇后故然非福长命永之人。但也毫不该在这后位上,连三月之期都坐不满。宇文护逆天行事。却不知他所信的阿谁弥方师,用来削去三后命格的,恰是他本人的寿期啊!”
“恩公,恩公对袁玑佳耦有再生之德,先师又有遗命在前,故玑甘冒此险将此事说与恩公晓得。但愿恩公今后以后,到处谨慎,不时防备。若依玑之言,恩公如能移居安州,那是最好的保全之道。一样,为保恩公一家全面,玑也必尽我所能,为恩公与夫人,另有小公子布下各种挡灾之局。请恩公放心。”
李昞听得心惊不已:“这弥道,为何……”
回声而入的,是一个一身道装的老年道人。皇后一见此人入内,便行了个礼,悄悄退下。
唐国公惨淡一笑,看向袁玑:“因而,在拜伏施礼时,我便着意瞧了瞧那后殿帘内。公然有双道靴……”
天然,接下来便会将目光放在夫人身上。但是啊……千算万算,他却没想到,先师早知他品性不端,底子没教会他这独孤三后的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