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胪寺两位少卿在城门口提早半日候着,比之前外邦来朝还要更恭敬。鸿胪寺卖力的是处所朝觐,重润郡主作为亲王子嗣,天然该由他们欢迎。
重润郡主自小长在江南,确切对这都城有很多猎奇。方才过了年,便带着侍从一起从东南而来,行过荒山走过水路,却涓滴不觉山遥水远筋疲力竭,这千山万水各有其新奇。
本章残剩内容在【作者有话说】部分。
文宣帝便也学着那位老祖宗的手腕,把偶然争斗的四哥封作盛亲王,放在民风剽悍的西北贫弱之地,其下有五万精兵戍守西北边陲,另派几位辅国将军从旁加以桎梏。左来西北很多年没有硝烟,盛亲王也不管别的,尽管娱妻弄子,活得像个老顽童;
说到这儿倒有个趣事,重润郡主的父亲裕亲王是文宣帝的二哥,而她早逝的母亲裕亲王妃倒是皇后娘娘的远亲姐姐。故而文宣帝既是重润的叔父,也是她的姨丈。
谁成想缠绵病榻的先帝恨透了几个儿子的争斗,以为太子心狠手辣不堪为帝,恰好把皇位传给了五位皇子中最年幼、也是在皇位之争中从未被人看好的小儿子。
如许算来,重润郡主与承熹既是表亲也是堂亲,她比承熹小两岁,上头有个一母所出的嫡兄将来会袭裕亲王爵。另有个庶兄乃是妾室所出,不受裕亲王待见,此处不提。
两位少卿冷静偏了眼,都城的大师闺秀大多穿着宽松,倒少有穿窄腰紧袖这么窈窕的……
123言情原创,回绝盗文。
裕亲王被文宣帝调去东南的时候,重润郡主还没出世。皇后从没见过她,可毕竟是姐姐的女儿,与姐姐眉眼间总有几分相像。
一番叙往过后又用罢晚膳,重润郡主便起家告别,说要出宫回别馆去住。皇后留了两句,听她说另有琐事未安排安妥,也就不再劝。
三月初草长莺飞,重润郡主到了都城。裕亲王在给文宣帝的私信中以都城人杰地灵,女儿慕名前来的名义让圣上准予重润郡主入京,这虽是个幌子,倒也是真相。
皇后不爱说话,只当真听侧重润说在虔城长大的事,又听她讲这一起上京来碰到的趣事。承熹坐在一旁静声含笑,间或重润郡主问她甚么的时候才应对两声,也不掺合出来。
瞧见重润郡主步上马车之时,两人倒是一怔。面前的女人只拿碧玉环高高绾了发,一头乌发上再没半件金饰;一身雪青色窄袖骑装,紧贴身上的襟袖处绣着一笔成环规规整整的繁华回纹,斜襟交领上皆以红宝石作扣。脚蹬一双精美的鹿皮小靴,细金丝流苏垂绦,端的是高雅风骚。
太子空有满腹算计,大事却没做好几件,朝臣自有很多不满。背面三个弟弟各自培植权势,也不甘心被一个不仁的兄好到处压抑着,以是先帝期间夺嫡之争极其狠恶。
而原本身为二皇子岳父的林大人蹭一下水涨船高,变成了林国丈,如何能不明白先帝此举的深意?此时朝中民气惶惑,二皇子已成不了气候。一边是身为皇子妃的大女儿,一边是已入主中宫母范天下的二女儿。面前摆着两条路,林国丈却底子不需求选。
裕亲王是文宣帝的二哥。先帝子嗣不丰,膝下只要五子。大皇子早早被立为储君,与年纪最小的文宣帝差十多岁。裕亲王是先帝的第二子,其母出自世家大户,天然与太子干系好不到哪儿去。
究其启事,只是因为文宣帝在先帝病中,晨昏定省奉养汤药,如同寒冬腊月中的一股暖流,把先帝拔凉拔凉的心都暖化了。
*
重润郡主闭目养神,
她又晓得本身此次进京前程未卜,也许这是最后一次赏这人间美景,又如何会烦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