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大丫环正给重润郡主拆头上金饰,谨慎揣摩着主子的神采温声道:“看模样,皇后娘娘对主子您非常爱好。”
裕亲王是文宣帝的二哥。先帝子嗣不丰,膝下只要五子。大皇子早早被立为储君,与年纪最小的文宣帝差十多岁。裕亲王是先帝的第二子,其母出自世家大户,天然与太子干系好不到哪儿去。
说到这儿倒有个趣事,重润郡主的父亲裕亲王是文宣帝的二哥,而她早逝的母亲裕亲王妃倒是皇后娘娘的远亲姐姐。故而文宣帝既是重润的叔父,也是她的姨丈。
*
先帝临终前这么一指婚,大要看是胡涂,实际倒是硬生生把本来支撑二皇子争储的林家扯到了文宣帝身后,减弱了二皇子的权势。即便在他驾崩后,二皇子若想反叛也得衡量衡量。
便只留下重润郡主和皇后及公主说话。
这是效仿了大兴朝早前某次夺嫡风云隐下后,那位老祖宗采取的手腕――掌兵藩王调至西南,纵有剽悍之兵也无养兵之财力,得靠着国库给钱才气养得起兵,另派几位辅国将军从旁加以桎梏,还能为大兴戍守西北边陲;而朝堂之上带兵多年的老将自请致仕后,便让其富养东南,即使军中声望再高,卸去兵权后也敌不过光阴消磨。
她又晓得本身此次进京前程未卜,也许这是最后一次赏这人间美景,又如何会烦厌?
裕亲王被文宣帝调去东南的时候,重润郡主还没出世。皇后从没见过她,可毕竟是姐姐的女儿,与姐姐眉眼间总有几分相像。
文宣帝便也学着那位老祖宗的手腕,把偶然争斗的四哥封作盛亲王,放在民风剽悍的西北贫弱之地,其下有三万精兵戍守西北边陲。左来西北很多年没有硝烟,盛亲王也不管别的,每天娱妻弄子,活得像个老顽童;
究其启事,只是因为文宣帝在先帝病中,晨昏定省奉养汤药,如同寒冬腊月中的一股暖流,把先帝拔凉拔凉的心都暖化了。
几年间,二皇子被斗残了一条腿,三皇子被太子弄死了,四皇子因为自小养在先皇后膝下,跟太子有点手足情分,算是太子一派。只剩下当时最年幼也最浑厚的五皇子――文宣帝不争不斗,成了皇子中的一股清流。
三月初草长莺飞,重润郡主到了都城,裕亲王在给文宣帝的私信中以都城人杰地灵,女儿慕名前来的名义让圣上准予重润郡主入京,这虽是个幌子,倒也是真相。
唯有当时还是五皇子的文宣帝年纪最小,母家也不显,没敢起这心机。
几年间,二皇子被斗残了一条腿,三皇子被太子弄死了,四皇子因为自小养在先皇后膝下,跟太子有点手足情分,算是太子一派。只剩下当时最年幼也最浑厚的五皇子――文宣帝不争不斗,成了皇子中的一股清流。
一番叙往过后又用罢晚膳,重润郡主便起家告别,说要出宫回别馆去住。皇后留了两句,听她说另有琐事未安排安妥,也就不再劝。
一边是恨不得本身早点断气的四个狼心狗肺的东西,每天策画本身哪一天归西,相互之间权势排挤,同室操戈手足相残;一边是仁孝至上的好孩子,虽说他这五儿子资质痴顽了一些,可心肠仁慈,如何比不上那几个满默算计的哥哥!
谁成想缠绵病榻的先帝恨透了几个儿子的争斗,以为太子心狠手辣不堪为帝,恰好把皇位传给了五位皇子中最年幼、也是在皇位之争中从未被人看好的文宣帝。
丫环不敢再多话扰主子思路,为她净了面后便悄悄退下了。
皇后不爱说话,只当真听侧重润说在虔城长大的事,又听她说这一起上京来碰到的趣事。承熹坐在一旁低眉含笑听侧重润说话,偶尔被问到甚么的时候才应对两声,也不掺合出来。